第05版: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示范区(高新区)召开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
“三区一极”建设交出亮丽成绩单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1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区一极”建设交出亮丽成绩单
——示范区(高新区)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报告解读(一)
作者:本报记者 郭树勋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示范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三区一极”(改革创新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聚焦高新区主责主业,以国家高新区建设统领示范区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克难攻坚、负重前行,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

  全力以赴抓产业、上项目,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去年1~11月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8%、98.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9个、89.3个百分点。蒙牛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5.7%;明仁大健康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64.3%。工业税收实现2.55亿元,同比增长11.5%。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9个,完成投资30.5亿元。新创建国家绿色工厂3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质量标杆企业各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构建了扶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设立了1.5亿元的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措施,为企业减税降费2亿元,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850万元。成功化解卓立膜材料、嵩阳光电、泰鑫机械等企业债务风险20亿元。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80余公顷,入驻项目6个,最有代表性的是利用大江重工长期闲置的土地建设了投资15亿元的蒙牛四期项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该区重点培育金融、检验检测认证、工业设计等高成长服务业。新引进金融机构7家,私募基金实现零的突破,去年1~11月份,金融业实现税收2556万元,同比增长32.1%。示范区参股设立的智慧金服平台,注册企业3000余家。中原工业设计城入驻企业56家,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引领工业转型的新亮点。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创新载体聚集各类检验检测机构20余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正在形成。

  突出项目建设主抓手。该区去年实施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417亿元,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其中3个省重点项目、16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6%、189%;今年纳入省重点项目数达到5个,是去年的1.67倍。新引进嘉洁能智慧供暖、中原总部基地等各类项目38个,总投资376.8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1亿元以上项目19个。

  坚持不懈抓创新、促改革,动力活力加速释放

  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去年,示范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增长15.6%,专利申请量增长26%、授权量增长27.6%,技术合同认定增长301%。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总数达到18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2家,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晶泰航空、晶华膜技、华表仪控等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和产品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第三批培育全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5个,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新成立的河南省高端传感应用研究院聚集国内外多名顶级专家;明仁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的实验室建成投用;天宝桓祥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的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取得突破。规划建设5个科技综合体,总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建成投用27万平方米,新入驻“三新一高”企业130余家,纳税超过1亿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首次被评为全国B级孵化器,新建众创空间2个。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该区完成了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全员岗位聘任制改革等工作。深化全流程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受理各类交易项目67个,节约资金4100余万元,节资率3.3%。重点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一窗受理”政务服务事项512项,占事项总数的84%;网上可办事项596项,占事项总数的97%;“最多跑一次”事项597项。在改革带动下,新增市场主体2219个,同比增长18%,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聚精会神补短板、创优势,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示范区较好地服务了涉及示范区的全市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去年新交付土地310余公顷、拆迁40万平方米、迁坟3140余座。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2个,完成投资6.5亿元。文汇路(神州路至南海路)、滨河路(文丰路至中原路)建成通车,西经大道(人民路至丰收路)、民主路拓宽工程基本完工,新修城市道路12公里。扎实推进“四城联创”,“脚板+手指”工作法、抓党建带社建促创建、街长制等创建机制受到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及有关市领导的赞扬。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优质小麦、花生等“四优”作物种植面积2440公顷;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7个,产地面积140公顷;北西尚、寨卜昌等乡村游起步发展。成功申报怀药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创建河南省怀药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95.2%的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改造农村户厕2.5万户,57个村实现整村推进;敷设农村污水管网54.6公里;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实现全覆盖;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8个;新修、改造“四好农村路”113公里,城市公交覆盖全区所有村庄。

  持之以恒抓环保、优生态,绿色发展成效显现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示范区全面开展“三散”治理,加强扬尘污染管控,在全市率先安装雾森装置。严格落实河长制,市定出境断面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Ⅳ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完成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有效推进。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该区大沙河5个节点公园新增绿地面积73.4万平方米、连续景观水面333.5万平方米;沁泉湖、蒋沟河湿地、瓮涧河治理等工程进展顺利;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完成高速公路绿化166.8万平方米,新增“四好农村路”绿色廊道61.3公里,创建省级森林乡村2个。

  扎扎实实惠民生、办好事,群众福祉不断增进

  示范区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去年民生财政支出1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8%。

  扎实推进就业创业。该区新增城镇就业422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92人、返乡下乡创业746人。创业担保贷款惠及72人。解决劳资纠纷76起,为劳动者追回欠薪3500余万元。

  强化保障体系建设。该区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到291元、178元。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大病救助等兜底政策。持续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在全市率先兑现“中人”养老金待遇。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农村养老补贴调标等工作。新建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个、农村幸福院18个。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该区张庄初中操场等项目加快建设,文昌初中综合楼等5个寄宿制学校改扩建项目建成投用。培育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180余名。中招考试焦作一中、十一中上线603人,占全部考生的39.4%;宇华实验学校3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实现远程诊疗,开启医养结合新模式。区文化馆开馆。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该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区消防救援大队挂牌成立;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安装高清视频探头507路;打掉涉恶犯罪团伙4个,侦破黑恶案件33起;县级领导到乡镇(街道)下访89次,把大量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

  从严从实管队伍、转作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示范区坚持学做结合、查改贯通,抓住领导带头这个关键、接受教育这个中心、为民服务这个根本、务求实效这个导向,搞好规定动作,做实自选动作,全区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配强抓党建专门力量。该区新设立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的工作部门,各级各部门全部设立党建办作为内设科室,解决有人抓党建问题;完善群团、新联会等机构,搭建了党工委管委会与各界群众、各界人士联系沟通的桥梁。

  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该区配齐配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精心打造19个党建阵地,培育20名优秀党支部书记、220余名后备村干部;6个软弱涣散村转化提升成效明显。

  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该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风肃纪促规范、担当作为抓落实”纪律作风整顿活动,选树先进典型33人,问责36人,修订完善制度147项。

  创新廉政教育方式。该区“廉洁从家出发一线五点”品牌效应显现,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更见实效。围绕打造“政企+”“亲”“清”政商关系新模式,与18家企业进行联创共建,蒙牛公司“1234”廉洁企业模式、中建七局等企业三方共建廉洁文化示范点的做法受到省、市纪委监委的高度肯定。

  严肃执纪监督问责。该区构建了“四个全覆盖”监督新格局。对40%的村居开展了村居巡察。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案件23起,结案23起,党政纪处分23人。运用“四种形态”处理72人次,前两种形态占比87%。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