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巡察组及时向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引起县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去年国庆期间,该县要求各单位党员干部利用返乡探亲的机会,广泛进行调查研究。
不调查不知道,一汇总吓一跳。调研情况反映,类似这种拖欠集体资金、违规签订合同、违法占用集体资产的现象不在少数,几乎所有村街都存在着部分承包合同条款中所设定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不公平,有的未经“四议两公开”程序擅自签订合同,有的以抵充所欠费用或投资为由长期占据集体土地资产,有的没签合同强行霸占集体土地资产并长年不缴承包费,干部群众看在眼里、火窝在心里,甚至引发上访事件。该县一份材料显示,农村信访案件占总信访量的60%,这60%的案件主要集中在土地、经济方面,占比达80%。
比如,东马曲村12个单元107间门面房,最低的一间一年仅有百十元租赁费,即使这样,这几年村里只收到不足100万元房租,欠缴1100万元左右。
又如,谢旗营镇北大段村村委会原主任未经“四议两公开”程序,擅自与一村民延续土地承包合同。由于该合同不规范、价格过低,群众意见颇大,从2017年开始,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要求予以解决。嘉应观乡二铺营村有3块大坑地,每块地都在7公顷左右,10多年来,每块地每年承包费仅有100元左右,即使这样也有多年不缴的。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说,“农村集体财权不清是信访问题的根源,多数农村集体资产流失、集体土地得不到应有收益等问题长期存在,一些土地承包协议一签就是几十年,承包价格几十年不变,有的甚至多年不缴承包费。因为没人主张,或者因为有人想主张但因为环境条件不合适而敢怒不敢言,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集体和群众利益受损,群众意见很大。”
宣战:县乡村三级联动,全县上下共同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说,抓好反腐败斗争,“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
为解决党员干部调研、专项巡察发现和群众举报反映的少数人超期限承包或租赁集体资产、以畸低价格承包、少缴纳或不缴纳承包费、强行霸占集体资产资源等问题,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武陟县委、县政府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自去年11月5日开始,举全县之力,在全县各村街零容忍、无遗漏、全覆盖地开展农村集体产权“三清”整治工作,向侵害农村集体权益、侵害群众利益的身边腐败宣战,向长期欠款不还、胡搅蛮缠的“老赖”宣战,向侵吞集体收益、危害社会稳定的黑恶势力宣战。
为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武陟县成立了高规格的农村集体产权“三清”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县、乡1078名干部,成立法律服务组及15个指导督导组,派出347个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检察院、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建立联席周例会制度,听取指导督导组工作汇报,强化公检法联动,并结合扫黑除恶、软弱涣散村集中整治等工作的开展,随时会商复杂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整治工作展开后,该县各乡镇(街道)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讲政策、讲法律、讲情理、讲县委和县政府的决心,党员干部带头自我检视,带头签订承诺书,带头自查整改。圪垱店乡选派18个工作组进村入户调查,摸清底数,发动30余名相关人员参加视频动员会,让其亲身感受县委决心,亲身体会当前形势,增强思想紧迫感。
针对“三清”整治的对象有不少是现任村组干部、离任村组干部和党员的情况,该县县乡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涉及的这些党员干部进行执纪监督,约谈党员干部273人,通过释法明纪,讲明利害,形成了强大威慑,有力推动了整治工作。县司法局、农业农村局在整治工作开展前,针对合同不规范、不完整,以及口头约定等违法违规现象,制定规范合同文本,明确合同具体内容,为今后集体资产发包提供法律依据。
效果:维护集体群众利益,“清”出公平正义
强大的推进声势,完善的推进机制,有效的推进举措,加之广大群众的有力支持,武陟为期一个半月的“三清”整治工作进展顺利。
龙源街道西马曲村为城中村,村集体70多间门面房,以前一间一年租金1000多元,现在全部按市场价格出租,每年每间租金提高到最高6000元,合同签订得非常顺利。通过清资产,嘉应观乡西营村清退集体土地46.63公顷,圪垱店乡王伊村持续21年的门面房管理和拖欠租金问题、木城街道胜利街的养殖场问题等都得到了妥善解决。通过清合同,全县农村年集体收入增收997万元,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村街新增113个,总数达到249个,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了近一半。
乔庙镇冯丈村清理欠款210多万元,有了钱,村里及时整修了600米出村路并安装了路灯。为壮大集体经济,村里入股100万元用于兴建标准化厂房项目。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稳定增收20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加大执纪打击力度,大封镇某村张某撕毁公告,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处罚,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某村群众依仗家族弟兄众多、势力庞大,欺行霸市、敲诈勒索,侵占集体土地长达4年,公安机关对其予以逮捕,侵占土地重新招标,每年为集体增收6万余元。西陶镇某村一党员干部借集体1.2万余元多年未还,指导督导组、镇纪委多次约谈,其拒不缴纳。经县纪委约谈后,讲明利害关系,促其主动缴纳了欠款。
嘉应观乡御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战通感慨,这次集中搞“三清”,要不是县、乡党委和政府撑腰,有工作组驻村推动,还有纪检政法部门依法保障,仅靠村干部,根本推不动。这次该村一次性清理各类欠款20余万元,规范6份合同,以后每年村组至少增加8万元左右的收入。群众多年的积怨化解了,村组有底气给群众办实事了。
去年12月31日,在全县“三清”整治工作总结上,秦迎军说,过去,农村很多事情没有规矩,村集体资产谁想怎么占就怎么占,有的久占为业。通过“三清”整治,农村集体产权领域有失公平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扭转,为农村资源资产规范管理立了规矩,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同时,通过“三清”整治,彻底摸清了村集体家底,为“三变五合”改革和五大合作社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