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在基层一线,把工作当作“家事”、把群众当作“家人”,把对群众的赤子之心转化成为群众造福的实际行动。他们,就是驻村帮扶第一书记。
2015年9月以来,中站区统筹干部力量,累计选派驻村第一书记59人、驻村队员近180人,成立了30个村级脱贫责任组,实现对全区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在脱贫攻坚中,该区加大对驻村第一书记的管理力度,从细微处着手,根据扶贫动态调整数据,优化调整配置各单位帮扶力量,多方协调,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在该区持续深入开展。
做好后勤保障,解除驻村第一书记的后顾之忧。
为了体现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怀和激励,进一步推进驻村工作,鼓励驻村第一书记发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该区经多方沟通,及时将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纳入全区扶贫项目库;多方协调,将有贫困户的区派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上半年生活补贴,由区财政直接拨付到各派出单位账户,保证驻村第一书记住得下、驻得稳。连续3年,该区为驻村第一书记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让平日里忙碌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感受到组织的浓浓关爱。
分包机制体系完备,行政村村村有人管、贫困户户户有人包。
该区根据县级领导干部调整和机构改革干部调整情况,对县级领导包村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有贫困户的村,村村有县级领导分包、名名县级领导分包贫困户。根据全区贫困户动态调整数据和机构改革各单位科级干部设置情况,该区对9家区直部门包村进行了调整。截至目前,该区58家区直部门的200余名科级干部,分包全区30个村的贫困及脱贫享受政策户,并及时调整更新村级脱贫责任组成人员,保证了人员连续、任务接档。
拓宽驻村第一书记视野,提升脱贫攻坚主力军素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能力要求,想要胜任一份工作都要作好相应的准备。这个道理,放在驻村第一书记这个岗位上也是如此。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对扶贫工作人员的各项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驻村第一书记,更要具备过硬的素质来面对扶贫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为此,该区先后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参加了省、市及区级培训7次,培训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400余人次。
通过一系列全面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了驻村第一书记的综合素质,使全区驻村帮扶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更加坚定了全区驻村帮扶干部“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使参训驻村帮扶干部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帮扶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发展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增强了驻村帮扶干部团结干事的思想意识。
坚持从严考核管理驻村干部,确保做到真扶贫。
驻村第一书记进村,干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中站在我市率先脱贫的进度,也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程度。该区在多次扶贫工作推进会上都对驻村第一书记提出要求,要求驻村第一书记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守驻村纪律,与村民交心,做到真帮扶;要建立区直帮扶单位结对帮扶月报告制度,街道评价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及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制度;要求58家区直帮扶单位,对上月度的进村入户情况及在帮扶工作中存的问题进行自查;从细微处着手,秉承“赶考意识”、传承“工匠精神”,以制度推动帮扶、以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该区驻村第一书记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主基调,积极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奔忙于精准扶贫第一线,通过自身的责任担当和真情付出,走进群众生活、解决件件小事,全面转变贫困户思想,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丽娟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