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9.8万起,处理13.01万人,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本级纪委监委名义公开曝光87批359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典型案例,通过集中攻坚,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起来容易,真要做到,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尤其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遗憾的是,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说明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征途上,我们仍须牢记初心、砥砺前行。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表现在对群众合理诉求推诿扯皮、冷硬横推,面对群众时以官老爷自居,态度简单粗暴、颐指气使;还表现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抱着“群众火烧山,与我不相干”的态度消极应付。更恶劣的是个别基层干部向贫困群众下黑手,对群众利益实施“精准”侵害。例如,贵州省遵义市木杨村村委会原副主任罗开秀,将群众危房改造指标“明码标价”,收了群众1.67万元“好处费”;重庆市垫江县某村干部李某到村民周某家开展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调查,私下向周某要了100元生活费。相关部门、党员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履职不力,对待群众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坚决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首先,党员干部要端正思想,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呼声、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其次,要建立完善一批有效管用的制度,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力度,补短板、堵漏洞,防止出现牛栏关猫的情况,真正把“当下改”与“长久治”有机结合起来。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群众利益无小事,漠视侵害群众利益是精神缺钙、党性不强的表现。此次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聚焦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有的放矢,雷厉风行,深受欢迎,大得民心,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方面,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