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俺 妈
市领导慰问驻焦部队官兵
人间烟火灶台始
市领导慰问市级离退休老干部
市领导慰问困难企业困难群众
春节不打烊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预约手术
我市县(市)区项目建设向千亿元目标迈进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焦作市晟合矾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硫酸铝铵、2万吨硫酸铝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间烟火灶台始
□廉彩红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姑姑打电话说要来看妈妈,放下电话我们就忙碌开了,采、洗、做,等姑姑进屋,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已经摆好了。

  大家坐下边吃边聊。妈妈说:“现在这生活呀,比旧社会的地主老财都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有了,还坐电梯哩,还有无线网液晶电视。光这灶具呀,我这老太婆就开了眼界了!”

  姑姑说:“可不是光你们城市有这现代化灶具,咱农村也都用上电磁炉电饭煲呢。听说,国家西气东送路过咱们那,还要给咱家家户户走天然气管道呢!以后,咱家也都烧天然气了!”

  看看今天,想想以前,难怪妈妈时常就会感叹一两声,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夸也夸不完。

  妈妈跟灶台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柴火灶到煤火炉,再到液化灶、天然气灶、电子系列厨具,妈妈说来如数家珍。

  民以食为天,食以灶为先。土灶台曾经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柴硬棒、那些坐在灶台前承受着烟熏火燎的人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本质的背景。

  母亲,就是这最本质背景里的一个。晨曦微亮,睡意蒙胧中的我们,听到母亲开门去厨房的声音,听到她捅火的声音、舀水放锅的声音、热油炒菜时的“滋啦”声、“咕嘟咕嘟”的煮粥声。这些声音伴着晨起的鸟鸣拉响了一天的弦曲。

  我们急忙起来,拾掇好自己,跑到厨房盛饭。一顿温暖舒适的饭菜,有声有色有质感地把烟火味儿送入我们的体内,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偶尔起早的我,会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忙碌的母亲,她和那黑乎乎的灶台,那火光,那沸腾着的粥及浮动的热气,构成了一幅画,一种象征。对于母亲来说,厨房是属于她的方寸舞台,一头连着她的至亲至爱,一头连着她的寸草慈心。厨房里的食物牵动我的味蕾、维系我的五脏、滋润我的青春年少。

  那时候,我家主要烧的是煤火炉。一年又一年,母亲就是用这煤火炉诠释着活色生香,演绎着俗常人生。

  煤火炉就在小小院落一角的简易棚里,高不过1米,离它1米距离远,垒个同高的砖墙,案板就凌空架在炉灶和砖墙之间,大小不一的碗盘堆放在砖墙的木格子上,简陋且卫生条件极差,叫它厨房简直是高抬它了,妈妈总是叫它灶房。在这简陋的厨房里,母亲常常捯饬来捯饬去,物品破损能将就就将就。母亲坚持自给自足、物尽其用,不到捉襟见肘很少去添置物品。

  但再手巧的主妇也挡不住老天爷发威,小棚子在一场暴风雨中倒塌了,看着一地狼藉,妈妈不吭不哈,收拾起还稍完整的碗盘,转身进了屋子,并且马上请人在一间空闲的原来用做仓库的屋子里重新垒起了煤火炉。

  冬天的时候,我们把煤火炉盘在睡觉的屋里,睡前封好火,跑跑煤气味儿,就能安然入睡了。但妈妈总要再三再四地检查,她说一定要检查好,免得煤晕喽,又怕封的太死第二天还得生火。千防万防,我还是接连煤晕三次,这可吓坏爸妈了。又把原先生煤火屋里的煤生着了,他们说:“冷点就冷点吧,再煤晕把闺女煤晕傻了!”

  夜里,妈妈多了项工作——灌热水袋,每天灌三四个。这个热水袋的水就是煤火炉盘面后部嵌进的小温缸里的水。灌完热水袋还要给温缸里加水,保证第二天洗脸用。温缸的水常温不冷,用来洗涮、灌热水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漤柿子,这样漤柿子,柿子脆甜清爽,极为可口,我们就是吃着这种漤柿子度过那些零食匮乏的年代的。

  其实,我家还有一个土灶台,用来烧柴火的。它确实又土又丑,周身都是黄泥加土坯和着麦糠糊成的。我们家平时用不着柴火灶,它也冷着脸待在角落里一声不吭。逢年过节,它的用场就发挥出来了,大柴火棒堆在它旁边,烧火的人蹲着、爬着、吹着直到它的炉膛里燃起旺旺的火才罢休,你看烧火人的脸、衣服吧,一缕一缕的黑和灰,煞是笑死人。

  我们姐妹三个每逢秋落草黄收玉米的时候,都要被妈妈命令去捡干树枝、干树叶储存起来,冬天用来烧柴火。

  用柴火灶虽然脏,但也有个好处,就是能捂红薯,每当年、会、节,大人在烧火蒸馍、做菜时,我们总要抱一些红薯来,妈妈细心地给红薯糊一层泥放到灶膛里,慢慢捂。如果不想糊泥,就得到快结束时,火收到极小时,把红薯放在灰烬里捂。两个方法一样的好吃,每次吃捂红薯,看着我们一缕黑一点白的样子,妈妈总是笑我们馋丫头。

  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火炉在农村兴了起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我的家乡成了晋煤外运的要道,每天有数不清的拉煤车从我们村路过,我们村也有人开了煤场。村里有许多人在马路边扫煤灰、拾煤块。妈妈从北地回来,也会顺带拾些煤块,扫些煤灰回来,她说这样积多了,也能省下买煤的钱。我和妹妹在村里小学上学,学校教室里盘有煤火炉用来取暖,学校让学生交煤,我们带煤时,妈妈都要说:“多带些,多带些,煤多呢!”

  上世纪90年代,我们离开家乡,来到父亲的工厂里生活,在厂生活区里,家家户户用的小煤球炉,放在屋外走廊里,煤球就放在走廊尽头。煤球炉低矮且火势不大,做饭不方便。但不用盘煤泥了,而且比柴火炉、煤火炉干净多了,这是让我最开心的事。

  轻摆的时钟,一圈一圈摇晃着流年,也见证着时代变化。社会上流行液化气灶时,我们厂里也开始供应液化气灶。

  用液化气就省心省事多了,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一罐液化气用完了,就去液化气站办手续、买一罐气,用小车推回家,用起来真方便,一打开按键火苗就蹿了出来,唯一的不好是我们住的楼房,背着一罐气到楼上真是太费劲了,要是它也能像自来水一样一开开关就能通气就好了!没过几年,真的更新换代了,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管道,方便极了,再也不用背气上楼了。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微波炉、电饭煲、电饭锅等一系列电子灶具也进入寻常百姓家,用起来真是得心应手,做饭干净快捷,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我家也是对这类灶具各种买买买。

  现在每个家庭里几乎都是电子灶具与天然气灶同处一室,想用哪个用哪个。在我家里,电磁炉、电炒锅、电煎锅等都用来吃火锅、煎肉,而炉灶上煮着汤,啥都不耽误,还干净、卫生。想想当年在农村生活时,烟熏火燎生火做饭的情景,想想中煤气毒,大冬天我坐在院子里吃冷风清醒的情景,简直就像隔了两辈子。每当说起那些年在家烧煤火的趣事,我们又是笑又是感慨。

  时光荏苒,灶台在不断变化,不变的是人间烟火味,我们在这烟火味儿中享受到的不仅仅是亲情安稳,更是发展、富强、文明、科技带来的成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