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高新区)202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践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各项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坚定“又高又新”发展方向不动摇,主动对接融入郑洛新自创区,以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发展质量为引领,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为核心,以“四个率先”为目标,以高质量党建为保证,加快建设“三区一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勇当焦作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和中部崛起主力军的排头兵,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探索路径、提供样本。
示范区(高新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家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中前移10个位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降低3%左右,进出口平稳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300人以上。
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示范区将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以市委确定的“改革创新年”建设为载体,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构建现代经济体系
围绕先进制造、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强力推进228个、总投资969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当年计划完成投资291.2亿元。
坚持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谋划实施项目。聚焦食品制造、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制造,实施蒙牛200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100亿产业集群、明仁50亿大健康产业集群和膜材料50亿产业集群四大主导产业集群项目34个,带动46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完成投资53.6亿元。实施蒙牛产业集群项目7个,总投资20.5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确保蒙牛四期工厂今年5月底建成投产。实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项目25个,重点推进教育装备产业园项目落地,持续推进厦工年产1万台智能化整车项目、泰鑫机械智能喷浆机器人项目、千年冷冻定制冷藏装备项目,建成中轴集团异地建设高端汽车零部件及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实施明仁产业集群项目6个,总投资2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9.2亿元,重点推进年产3亿瓶高端苏打水、运营结算中心等项目。推进国安电子一期工程等项目竣工达产,推动中国“膜谷”建设实现突破。
坚持围绕创新平台建设谋划实施项目。实施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二期、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创业中心改造提升、科技总部新城、创基智能产业园5个项目,总投资58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8亿元,开工建设27万平方米,建成14万平方米。
坚持围绕集聚智慧产业谋划实施项目。实施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供暖等平台项目9个,总投资66.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3.7亿元,重点推进嘉洁能智慧供热中原总部基地等项目。
坚持围绕提升服务功能谋划实施项目。聚焦强弱项、补短板,实施服务业项目20个,总投资264.8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3.3亿元。其中,总投资100亿元的焦作恒大文旅城项目建成后,将与大沙河生态景观有机融合;总投资4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爱琴海购物公园项目今年上半年要开工建设。
进一步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制度,探索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继续坚持领导分包、一周一巡查、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点评、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的抓落实机制。
以稳增长调结构为目标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蒙牛、明仁、装备制造、膜材料4个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跨越提升,实现集群收入230亿元。
纵深推进“三大改造”。推动企业普遍实施智能化、绿色化和技术改造,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确保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在40%以上。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2家,国家质量标杆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各1家,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各1个,建设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储备库。
开展企业成长促进行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服务好科瑞森等上市后备企业,力争今年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浪潮大数据产业园、工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有针对性地选择智能制造、高端传感器、人工智能应用等行业细分领域,力争取得突破。
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以上,推动产业集聚区争先晋星。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依托中方检测、焦作电力勘察设计院等企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原工业设计城等创新平台载体,规划建设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业特色园区、工业设计特色园区、创新创意特色园区,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智慧物流、平台经济、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专业性服务业,逐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鼓励更多制造业企业学习科瑞森经验,发展研发设计、工程总包、智能化远程运维等一揽子服务。
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将企业家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推动各级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落地落细。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培育壮大新动能
搭建创新平台。坚持走“科技新城+公园城市”的发展模式;推动孵化器提档升级、创新发展,力争新增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各1个,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争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支持明仁与中国药科大学、天宝桓祥与中国矿业大学等校企共建实验室创建省级实验室,加快高端传感应用研究院、“四大怀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大力度培育“三新一高”高成长企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
完善创新生态。搭建政企银校对接交流平台,加紧贯通滨河路、碧莲路,将河南理工大学、焦作一中、河南工信职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中原工业设计城、黄河生物科技学院等科教资源、创新平台串连成线,逐步形成沿高校创新生态带、知识经济轴。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用好“种子资金”,谋划设立天使投资基金,解决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初创期的融资难题。全面深化与河南理工大学在产学研、人才培养引进、创新创业、智库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推动借力借智发展。
集聚创新人才。实行更积极、更有效、更暖心的人才引进政策,打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开工建设人才公寓,从住房保障、创业就业、生活补贴等方面制定更大力度的优惠政策,想方设法留住在焦大学生、各类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