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精神要览
进一步聚焦重点任务,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奋力谱写“三农”工作新篇章,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展现出焦作担当。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度提出的殷切要求。
“世界小麦看中国,中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焦作”。这是权威专家给出的焦作在我国农业、粮食业界的精准定位。
从种粮食到卖种子、从高产到高效、从产业化到品牌化……做好“三农”这篇文章,我市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有信心、有能力、有担当。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也最有说服力。
先说粮食安全。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市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建高标准农田7300多公顷,全年粮食总产263.85万吨,同比增加4.34万吨。夏粮单产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武陟县大封镇试验区赵庄试验点创全国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面积达到66800公顷,占全省良种繁育基地的四分之一,收获优质小麦种子4亿公斤,带动农民增收上亿元。
再说产业发展。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50家,规划建设了面品、乳品、怀药等九大类18个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759亿元,同比增长6%。新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24.2亿元。
除了一串串令人叹服的数字,怀川大地的名牌农产品,也在书写着传奇。我们精心培育的云台冰菊,售价高达每公斤超千元,实现了菊花论“公斤”卖到论“朵”卖的转变;“怀山药”荣获河南省区域公用品牌、“菡香”大米等5个品牌荣获河南省级特色农产品品牌;武陟畜禽、博爱果蔬、温县怀药、孟州玉米、蒙牛乳业、伊赛牛肉等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正致力于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基于这样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统筹保障粮食安全与转方式调结构需要,持续巩固粮食生产全国领先地位,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重点在“四个加快”上下功夫。加快向现代化要质量,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形成现代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管理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向产业化要质量,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树立“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思想,坚持“三链同构”,加快培育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加快向品牌化要质量,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金字招牌”;加快向融合化要质量,提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推进农业与互联网、旅游观光、健康养老、生态休闲等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按照这样的目标要求,2019年,我市以建设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市为目标,确定了“总体规划引领,政策方案推进,示范试点带动,项目投资支撑,督导考核保障”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实施意见+总体规划+配套方案”的“1+1+N”政策体系,通过实施“111”示范创建工程、“112”政策配套体系工程、“113”项目投资工程等“三大工程”,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探索出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当前,焦作与全国全省一样,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奋力谱写“三农”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