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闻评)2019年十大住建新闻亮点工作近日出炉。据介绍,在过去的一年中,市住建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同“学徐州扬州、促转型发展”“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等活动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新型城镇化建设、“四城联创”“一赛一节”等重大决策部署,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百城提质、“放管服”改革等工作,呈现出“新闻亮点花千树”的可喜局面。
全力推进十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中原路项目于2019年9月13日实现解放路至S104路段(14公里)的顺利通行;东海大道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累计完成建安投资4.6亿元;苏蔺水厂和府城水厂一期工程实现全面通水,62万人喝上甘甜的丹江水;棚户区改造26个续建项目正在加快施工进度,2019年新实施的4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全面开工,中心城区14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在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对河南进行的联合抽检中,我市是唯一一家被认定消除黑臭水体的城市。
深入推进百城提质,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按照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目标,建机制、强联络、抓协调、搞服务,总投资1322亿元的645个百城提质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605亿元。重点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2019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339个,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6月份全面完工。2019年10月18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第八次推进会在我市召开,会议认为我市通过百城建设提质,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居住品质,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华丽转身。《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市宜居度和获得感指数居全省第一位。
世行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人民路(普济路—中原路)已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塔南路(映湖路—解放路)人行道、慢车道、增宽快车道及机动车道“白改黑”已全部完成;站前路(民主中路—塔南路)基本完工;绿色旅游走廊建设项目城区段(映湖路—影视路)、太行路至影视路段正在施工。近30年没有大修的解放路,克服地下管线复杂、两座危桥拆除、周边学校医院众多等困难,正在顺利推进。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2019年实施城建项目25项,其中丰收路与山阳路环岛改造、普济路和山阳路人行道大修、群英河龙源路和映湖路桥的维修加固等多项民生工程相继完工,万方桥二层和三层南北向加固维修完工。结合“四城联创”“一赛一节”,认真组织排查道路问题,及时进行整治维修。拆除世行项目塔南路旧灯具迁移安装至山阳路(牛庄花坛—影视大道)段,完成了路灯暗区改造,实现了主干道装灯率100%的目标。
实施南水北调城区段左岸防洪影响处理工程。一是左岸截洪沟的主城区部分已基本贯通,李河(南水北调截洪沟—新河)整治工程已完成河道开挖;二是完成了怡光路、南通路、焦东路等铁路桥的积水点改造工程;三是启动了铁路以北老城区排水管网分流域改造。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持续推进。通过加大督导力度,合力攻坚,2018—2019年任务目标于去年6月份顺利通过国家四部委考核验收,约有1.95万户群众享受到了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成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2019年六县(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部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村镇环卫设施、设备日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有1510个行政村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平均在95%以上,六县(市)全部通过省级民生实事达标验收。
全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2019年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实际开工494户,竣工494户,完成了年度危改任务清零目标。
建筑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2019年前三季度,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8亿元,同比增长12.1%(市定目标为8.5%);全年建筑业总税收累计完成14.3亿元,同比增长49.9%,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建筑业转型发展工作报告获得我市第二届发展研究成果一等奖;积极推动建造方式转变,我市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顺利。2019年,我市牵头改革工作,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目前,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已压缩到95个工作日内,在全省第二家完成省、市系统的对接。全市中心城区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全部进入审批管理平台。2019年7月以来,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连续三次考核通报,我市改革进展和成效均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