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焦作中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众志成城,为战“疫”贡献中医力量
三大专业区域护航百姓健康
与中医专家面对面
焦作市名中医推荐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2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中医专家面对面
——访市中医院糖尿病肺病科二区主任张春雷
作者: 本报记者 孙阎河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张春雷在为患者把脉。 本报记者 孙阎河 摄
 
   

  张春雷,是市中医院糖尿病肺病科二区主任,也是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防治技术指导组成员,及参与沁阳市确诊患者治疗的中医专家之一。昨天,记者在市中医院人民院区专家门诊见到他时,他已经从沁阳回来3天了。

  “现在患者情况怎么样?在沁阳待了几天?”记者提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还好,目前患者状况稳定,并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我在沁阳市人民医院待了4天。”张春雷笑着说。

  1月27日,原本接到通知是到沁阳市进行确诊患者会诊的张春雷,到了之后才知道,是让他与另外几位专家参与对患者进行中医方面的救治。随即,他们与当地医院的医生投入到对患者中医治疗方案的商讨中,并在他的倡导下,结合国家给出此次疫情的第四版治疗方案中的中医治疗内容以及患者舌边尖发红、舌苔黄厚腻等症状,拿出了以化湿降浊、解毒清热、芳香避秽的“甘露消毒丹”为基础方进行加减的中医治疗方案。

  “这个是‘经方’吗?”记者问。

  “不是,是一个‘经典方’,出自清代,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因为疫情发生时,正是小寒、大寒的节令,而且疫情发生前期,武汉曾连续阴雨天气16天。同时,前期中医在参与武汉患者的治疗中,发现仅仅用清热药效果并不明显。之所以用这个方子,是根据中医因时、因地、因人的原则,并参照国家的中医药指导方案,我们判定,患者病性属于湿热,且以湿为主。”张春雷说。

  在给患者调整了中医治疗方案后,该患者嗓子疼、咳嗽等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张春雷在密切关注了患者的病情进展后,于1月31日下午返回医院。回来后的第二天,张春雷又根据当地医院反馈的情况以及前期治疗中掌握的一些信息,给出了“藿香正气散+麻杏苡甘汤+莲苏饮”的加减方案。

  “为什么调整了方案?是患者病情加重了吗?”记者问。

  “那倒不是。回来之后,我与当地医院医生保持联系,他们每天都要将患者的身体情况反馈给我,我根据情况将方子改成了已化湿为主、清热为辅的这么一个方子,加起来12味药,目前看来患者症状及各项指标逐步好转,病情趋于稳定。”说到患者现在的病情状况,张春雷非常高兴。

  “那对目前的疫情防控您怎么看?”记者提出了最纠结的问题。

  “我非常有信心。我查了一下,东汉时期,征战频仍,时疫频发,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应时而生。而到明清两代,中医就开始对传染性疾病进行了更深入探索。后来医学大家叶天士创立的温病学派就是在反复与瘟疫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温病学派也是目前中医发展史上唯一可以与张仲景的伤寒学派相提并论的学派,号称‘双峰并峙’。再后来,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先后爆发的几次乙型脑膜炎,在当时缺医少药的年代,也是中医大家结合‘白虎汤’‘白虎+苍术汤’等,救人无数。”

  告别张春雷,记者心情好了很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