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英俊 通讯员牛联平、李继远)“汤书记,我要150斤西红柿、20斤草莓。”“老汤,我要100斤青椒和50斤草莓。”2月5日,孟州市槐树乡源沟村温室大棚里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村党支部书记汤长军的电话响个不停,电话那头是急迫、陌生的声音,孟州市各单位、社会各界群众纷纷联系购买该村大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几天前,守着满是草莓的大棚,村民秦朝满脸愁容,心急如焚。“往常这时候正是顾客上门采摘的时候,一般一天有千把人,今年疫情一来,老百姓都不出门,眼看着草莓都要烂地里了,肯定得赔大钱。”秦朝说。2018年刚刚脱贫、2019年年初开始承包草莓大棚的他,是源沟村的一位承包户。该村有西红柿、草莓、青椒等20座温室大棚,这些大棚不仅是源沟村的支柱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万余元,还担负着带动全乡112户贫困户增收的重要任务,一旦产品滞销,就会打击承包户的积极性,导致贫困户收入减少,影响脱贫成效。
不只是源沟,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蔬菜、水果等新鲜农产品的运输、销售一时间出现了普遍滞销的情况。在这个全民参与抗击疫情的危急时刻,经过孟州市委市政府、孟州市扶贫部门及源沟村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努力,一条条串联城乡、爱心接力的“绿色通道”已经开启,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坚强保障。
“扶贫部门、驻村工作队和全市各单位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加强对接,进一步动员全市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献爱心活动,拓宽农产品内销渠道,切实帮助村里的种植户解决好现阶段部分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的问题,尽最大努力把群众因疫情影响的损失降到最低。”2月5日,孟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和平在槐树乡源沟村和焦庄村产业扶贫种植基地,详细了解受疫情影响滞销蔬菜的品种和产量,研究解决该市扶贫农产品滞销问题并提出要求。
“春节期间,村党支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大棚蔬菜滞销问题,一致认为首先要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把城区群众对新鲜蔬菜的需求和种植户大棚积压的产品供给对接起来。”2月5日,正在指挥装车的孟州市财政局驻源沟村第一书记武永正说。2月初,他们向孟州市扶贫办、乡党委政府发出了一封寻求帮助的倡议书,很快传遍了该市干部群众的朋友圈,也立即引起了孟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疫情无情,孟州有爱。在孟州各单位、乡村、社区的微信群中,“爱心接龙”正在温馨上演,长长的名单把大家对蔬菜的需求罗列得清清楚楚,把一颗颗情系困难群众的爱心串联在一起,使这个疫情严峻的初春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孟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汤伟,因采访与源沟村结缘,他主动同源沟村驻村干部联系,利用自己创建的微信群传递供求信息,统计汇总后帮助农户结算支付。
“我现在一天接上百个电话,以前是为蔬菜、水果卖不出去愁得不行,现在是为配送忙得不可开交,感谢孟州市委、市政府和咱孟州的老百姓,帮了俺们大忙了。”汤长军脸上满是幸福和喜悦。
据悉,2月3日以来,在社会各界帮助下,源沟村已销售西红柿3000余公斤、青椒1000余公斤、草莓300余公斤,帮助群众增加收入4.5万余元,滞销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
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截至记者发稿时,孟州市的这场爱心接力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