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县(市)区统计部门闻令而动,统筹抓好疫病防控和统计业务工作,并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窗”“参谋部”的职能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统计人应有的贡献。
守好防疫“主阵地”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市各县(市)区统计部门把防疫工作作为第一政治任务,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第一追求,把看好“自家院”、管好“责任区”作为第一责任,全力以赴,忘我拼搏,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山阳区统计局在防疫前沿筑起“三条防线”:一是机关防线。一把手任组长,配备含氯消毒品、酒精、口罩等防疫物资,每天对办公区域清洁消毒;认真排查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来往疫区、外地返焦人员情况。二是驻村帮扶防线。该局驻山阳区新城街道恩华社区帮扶第一书记王睿,第一时间到岗防疫,每日轮流带班,排查各小区外来人口,不漏一户一人,在主要路段设立卡点,给过往车辆喷洒消毒液。三是分包楼院防线。农历正月初三,该局全体干部职工放弃春节假期紧急支援万方桥社区,对3个老旧小区疫区及外省来焦人员进行摸排。之后又转战石油院、恩华社区、龙源国际卡点进行值守任务。
疫情暴发以来,温县统计局组织6人到分包小区,全面排查小区居民基本情况,摸清小区底数,包括居民总户数、总人数;设立生活物资接收区,小区居民所需生活物资一律实行网上采购,商场超市配送,小区居民统一在接收区集中领取。
孟州市统计局驻槐树乡后刘庄村第一书记孙庆琳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带头捐款,该村49名党员干部、爱心人士捐资6700元,5人捐献消毒液等防护物资价值2万余元。
博爱县统计局对所包帮扶村,严控本村群众进出,只留一个进村口,不准人员聚集。该局为帮扶村工作队员定期采购生活物资,解决一线工作人员的吃住问题。
战“疫”一线显担当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各地统计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奔向防疫一线,忠诚履职尽责,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冲锋在前,奋战一线。”当疫情袭来的时候,沁阳市统计局的党员干部喊出最强音。该局党员干部踊跃报名,10名党员干部、1名入党积极分子和1名优秀干部奔赴防疫一线,在防疫卡点执勤、发放居民出入证、逐户排查、楼道消毒、协调运送生活保障物资等,为村民、社区居民筑起了“防护墙”。25名党员和3名非党员主动缴纳特殊党费3400元,捐款250元。
中站区统计局党员干部提前结束春节假期,义无反顾回到岗位上。柴九良是该局驻西冯封村扶贫第一书记,年前其母亲生病住院,疫情防控命令下达后,他毅然放弃照顾住院的母亲,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并带头捐款献爱心。
马村区统计局第一时间成立突击队到帮扶村开展防疫工作,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分包的11户进行提醒,要求不出门、不串门、不拜年,还送去防疫物资及慰问品。突击队队员还对全村人员进行大排查,设立入村防疫检查站点,日夜奋战在防疫一线。
为抗疫和发展“护航”
面对疫情,各地统计部门在全力战“疫”的同时,统筹抓好统计业务工作,加强统计分析,密切监测疫情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解放区统计局采取电话询问的方式,对全区工业、批零贸易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的20多家企业开展调查,并按时汇总上报,为领导决策提供统计数据参考。抽取13家服务业企业,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运输生产及其他服务业经营情况影响进行调查。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开展统计调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示范区统计分局联系统计名录库中各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个体经营户,仔细询问复工复产情况。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方式统计企业复工或计划复工时间、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主要困难等,建立监测疫情对经济影响周报制度,开展疫情对经济指标影响的监测分析。
疫情暴发后,武陟县纪委监委与县统计部门配合,发挥纪律监督和统计监督作用,从乡、村两级落实五级管控措施、各乡镇(街道)群防群控、防控期间有无顶风违纪违法等方面,采取现场询问和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第一时间将统计结果反馈到抗“疫”一线监督检查组和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出并督促整改五级管控方面的问题67个、联防联控方面的问题109个,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