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慢慢说,深深吸一口气。别怕,我们和你在一起。”这是近来我市“暖心工程”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使用频率最高的两句话。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牵动了全市人民的心。病毒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也让人们的心理情绪承受空前压力。为及时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公众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克服焦虑情绪,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心理卫生协会、市心理学会、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启动了应对疫情“暖心工程”在线心理健康免费服务工作。
2月3日,“暖心工程”招募令一经发出,我市62名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迅速响应,纷纷报名加入志愿队伍。根据编组,55名心理志愿者纳入11个心理援助小组,每组5人,确保每组至少有一名技术过硬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7人纳入督导分析组,负责每天对心理援助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对心理援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
有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得知自己被确诊后,情绪失控,病情快速发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其密切接触者无法完全查找。事情刻不容缓!既要全力救治,让患者重拾信心,又要尽快了解其行动轨迹,控制传染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督导师、焦作市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范爱军接到了解放区防控指挥部这一心理援助任务。在了解到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已经退烧,他立即与这名患者进行了耐心沟通:“专家组在这里,最好的医生护士也在这里,只要你积极配合治疗,一定能够痊愈。”
“你这个病是传染病,为了边身的亲人、为了社会,你也一定要好好想想,最近都去过哪里?见过谁?这样才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保护更多人,也减轻冒着感染危险、日夜坚守岗位、倾力治疗挽救生命的这些医护人员的负担。”
经过范爱军耐心的心理疏导,这名患者主动配合,清晰地讲述了近段时间的行动轨迹。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很快查清楚了他所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乘坐的飞机、火车以及出租车的详细情况,为我市迅速排查密切接触者、采取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这场战“疫”中,医护人员给人的印象是勇敢与奉献,但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恐惧和焦虑。很多医护人员感觉自己对家庭有愧疚,心理压力大。这时候能做到感同身受、耐心倾听,让医护人员进行很好的宣泄,是帮其疏导情绪的第一步。
在接到一名医护人员的求助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援助志愿者孔灵芝立即与她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交流。
当了解到这位医护人员最大的心结是认为自己亏欠孩子,没能很好地陪伴孩子成长时,孔灵芝告诉她,自己也是一名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护工作者,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想法,帮助她分析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提醒她有时短暂的放手,更能激发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帮这名医护人员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特殊时期。
在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同时,志愿者每天都会在“暖心工程”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群中普及心理科普知识。截至2月23日,4个微信群共加入一线工作人员、密切接触人员、居家隔离人员以及群众800余人,共性问题群内讨论回复500余条;一对一心理辅导92例,其中有逆向而行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有医务工作者的家属、有被留观的隔离人员、还有为守护一方百姓安全而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对于涉及的问题,经过初步分析,对疫情过度关注、恐惧、焦虑、疫情带来的现实问题导致的情绪问题占88.3%。
面对求助者的恐惧、焦虑和情绪低落,志愿者通过一对一咨询、群内聊天陪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等形式,给予他们温暖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面对这场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