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曾在2月14日走近市人民医院第二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探访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并以《没人生来勇敢,因为正被需要——来自市人民医院第二批进驻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报道》为题在本报一版进行报道,引起人们关注。
记者连日来多次走进该院,深深为他们所感动,他们才是这个春天的最美风景。
拒绝N95
该院党委书记李中东多次面对记者依然不让对他有过多叙述,一再叮嘱“一线的同志们辛苦了,要着重说说他们。大家都好,我才好。”“N95口罩一定要留给一线同志,我带医用口罩就可以。”李中东一次次拒绝了职工送来的N95口罩。
从农历大年三十抗疫战争打响以来,李中东带领班子成员坚守岗位,严防死守,每天早上7时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忙碌。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急诊科、ICU、总务科、器械科等关键区域的防控工作他都要一一实地查看。一线医护人员值班安排、医疗救治专家组的工作流程,应急物资、医用物资的储备和配备,他都要心中有数。他时刻关心关爱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要求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好防护设备配置和防护措施落实工作,确保医护人员作好个人防护。
李中东要求全院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坚持党建引领,勇挑重担,不折不扣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党委书记,李中东时刻带头践行党员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晚上要给预检分诊的同志加餐;要给隔离的医务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饭食要营养;所有防护设备优先保证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物资不够,我来想办法……
心理疗法 医患一家
新冠肺炎有其特殊性,就是它对病人的心理考验相当重大。而现在治疗新冠肺炎所采取的支持性疗法,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很高的依存度,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强化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心理治疗。
疫情来临,人们面临着科学与情感的强烈对立—— 一边是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隔离服全副武装的防护,一边是患者巨大的恐惧及心理压力所造成的沟通上的困难。远在武汉的该院医疗队员、ICU北区副主任赵童在接诊一位老年重症患者的时候,老人由于病情重,长时间隔离见不到家人,十分烦躁不安。赵童与其沟通病情,安抚老人积极配合做好治疗的时候,却被老人一巴掌打到了护目镜上。这对于医生来说无疑增加了被感染的概率,但是赵童没有任何怨言,更没有放弃,坚持继续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直至老人情绪平稳接受治疗,诠释了一名医护人员为救死扶伤忍辱负重的天使情怀。
人命关天,头等大事,人不动感情是不可能的。在该院内的发热病房,医生们每天除了做好查房、会诊、出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外,也要承担起对病人的心理疏导,提供专业的“新冠叙事护理心理援助”,把感情注入日常的救治中。很多病人在隔离区表现出恐惧、烦躁、频繁给医生打电话的焦虑状态,其中有一个家庭聚集感染,老人和儿子、儿媳分别在不同的医院,互相失去了联系,那种感觉很像地震后互相不知道亲人下落一样,整个家庭陷入了恐慌。隔离病房主任马龙飞了解到老人在三院治疗的儿子儿媳的病情后,告诉老人他们一切都好,宽慰老人不要担心孩子们,自己要积极治疗,安心用药。医护人员与患者“零距离”接触,闲暇之余经常跟病人唠家常、送书送报,讲一些逗人开心的笑话。点滴关爱使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患者会主动地保护起医护人员,当医护人员进病房时,他们会主动戴好口罩,当医护人员为他们做完治疗后,患者会让医护人员赶紧离开。虽然最后那个老人由于年龄过大,慢性病较多,不幸离世,但是老人的女儿对市人民医院的医生有着极高的信任度,时常电话联系咨询治疗和用药,她本人出现疑似症状后,也是第一时间选择来市人民医院就诊。
夫妻档 姐弟档
“拽都拽不住!”的是正在发热门诊坐镇指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该院心内一区主任郑海军。他还时刻牵挂着一线战友,多方筹措医用防护物资。他的妻子也是该院医生,在战“疫”中与丈夫并肩作战。如今夫妻同在一个医院,却一个月未能见上一面,只能通过短信互相鼓励。
记者曾走近该院第二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在15名医护人员中,有6名医疗人员是夫妻档,他(她)在发热门诊,她(他)同样在该院抗“疫”,相互鼓励、相互牵挂,期待胜利后的重逢。
该院战“疫”中还有姐弟档,马冰、马丽和马龙飞姐弟三人一起投身抗疫。弟弟,该院内分泌二区主任、内三支部书记马龙飞,2003年时曾奋战在抗击非典最前沿,2008年又心系汶川,奔波于抗震救灾第一线,如今,他又一次主动请缨到隔离病房,直接面对疑似病人。
姐姐,该院门诊部主任马冰,坚守收治感染病人第一道关口。“我们决不能误诊一个患者,决不能漏掉一个患者,否则就会给临床科室添乱,就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她严肃而认真地说。为了把好这道关口,马冰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带领门诊部全体同志投入紧张的抗疫战斗。在她的指导下预检分诊严格按照接诊要求,除了新冠肺炎症状外,一定要摸清外出史和既往史,并作好翔实的记录,以便病人在临床救治中取得最佳的疗效。事实证明,门诊预检分诊的工作为后续的筛查和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没有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
他们才是明星
“瘟疫凶猛似虎狼,千军亮剑战沙场……外孙风杰也列装……”这首诗中的“外孙风杰”叫韩风杰,是一名党员,该院心血管内科一区主治医师,第二批进驻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为韩风杰作诗的是他的姥姥、84岁的费金菊。老人对外孙的鼓励诗作是对战“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赞扬,也是对他们的殷切嘱托。同样,还有护士石磊的爱人,特意给他们送来60箱水果。
医护人员如厕成了大问题。平日里,他们尽量少喝水,顶饥食品烙饼成了他们的最爱。一位80多岁的郭老太太,常常会在上午10时左右把烙饼送来,托人带进发热门诊。还有许多像郭老太太一样的热心人,把该院医护人员当“明星”。
还有放下水果就走的司机、送来酒精的大姐、捧来鲜花的小妹妹……一个指甲剪、一包茶叶、两只烧鸡……是热心市民们对前线战士的暖心关怀。
一位热心的市民陈先生几次三番打电话关心一线医务人员是否缺少生活用品:“你们在一线奋斗很危险、很辛苦,舍弃了小家为大家。你们的工作我不能帮忙,但是你们的生活,请让我负责到底!”
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酒精、84消毒液、蔬菜、方便面、火腿肠、乳制品……爱心群众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医护人员的关爱,越是危难关头,越是安危与共、携手并进,他们成为一线防疫战士的坚强后盾。
在该院党委部署和指导下,该院制定了《焦作市人民医院抗击疫情时期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将每一笔受捐的财物登记得清清楚楚,并对每一笔财物的流向跟踪到底。从接收到分发,每一环节都公开透明,让阳光照进救援款物使用的全过程,让公众放心。
众志成城同奋战,不负韶华勇担当!该院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筑牢战斗堡垒,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该院得到了社会各界无私的关爱与巨大的支持,还有在背后默默奉献着的一线队员的家属们,在此,让我们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