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阳台门口到小卧室是十步。
从小卧室到西阳台门口也是十步。
一天走多少趟?不记得。
我的客厅东西只有6米长,本来不需要十步就到头了,我散步的标准步距是75厘米,在这个蜗居里,一步只能迈60厘米。
本来我有广阔的天地可以散步的。
南边的五孔桥游园有一个环形的小路,走快一点,10分钟可以走三圈多一点,走慢一点,走三圈需要10分钟多一点。现在,还能去吗?
是农历正月初七的下午吧,我去了一趟,戴口罩,避开人,在游园走了一会儿,看见还有人在打扑克,有11摊,而且还有不戴口罩的,还有的口罩兜着下巴在抽烟。我拍了几张照片发了朋友圈,写了两句话:把你看见的每一个人都当作病毒携带者,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发出来以后,朋友们的留言马上来了:“你还跑?”“你还跑!”“还是不要跑。”
于是我便不再跑,老老实实待在家里为社会作贡献,看看书,看看电视,看看微信,在客厅散步。
非常时期,人们创造了不少在家自娱自乐的项目,跳绳,踢毽子,跳健身舞,套圈。我妹妹就在微信朋友圈发过她的三个孙子在院子里套圈的照片。
对了,该问问妹妹家的情况了。
大外甥一家3口在武汉封城的前一天回来,一到家就自行隔离,但是,自己家也有9口人啊!已经隔离十来天了,还好,妹妹说没事,外甥说都好。
没事就好,但愿闯过这一关。
继续散步,十步一来回,一边走一边听着电视节目。央视11频道正播京剧《四郎探母》,主演蓝天。蓝天的老生唱得不错,比谭大少强多了。谭大少的嗓子不行,但是他必须唱京剧,谭门的父子相传一脉相承不能止步于第六代。
一边散步一边听京剧,是享受,也有危险,因为这十步之遥的散步路上有两个障碍,一个是电视柜的角,一个是沙发的扶手,一不小心就会碰上。这不,从阳台上转身的时候,蓝天恰好唱到“站立宫门……”,赶紧进来听那句嘎调“叫小番”,一不留神右腿膝盖碰到了电视柜的角上。不疼,那个角上有个纸团,用胶带粘着,那是保护孙子的脑袋的。
哦,想起孙子了。今年过年不走亲戚,我们团聚了两天,儿子一家4口初二就回他们新区的家了。孙子两岁七个月,正是好玩儿的时候,一天不见想得慌。他妈妈经常发一些孩子的照片和视频给我们看,孩子在唱歌,孩子在背诗,孩子在看电视,不过我还是想与孙子视频对话,于是拨通了儿子的手机。老伴儿听见我发视频的声音马上凑了过来,儿子那边也把手机直接对准了孩子,视频一接通,老伴儿动情地喊了一声“乔治”,孙子也喊一声“奶奶”。
孙子名叫齐齐,“乔治”是他给自己起的名字。他爱看动画片《小猪佩奇》,所以奶奶有时候就叫他“佩奇”。有一次他说:“我不是佩奇,我是乔治。”《小猪佩奇》里,佩奇是女生,她有一个弟弟叫乔治。于是我们又叫齐齐“乔治”。
“乔治”成天乐呵呵的,不知道自己是天天被关在家里,也不怕天天关在家里,可是,他的姐姐笑笑可要急疯了。
笑笑上七年级,她的小目标是上郑州外国语学校,突兀而来的疫情耽误了她的学业,是她不能忍受的。齐齐没有烦恼,仍然看他的动画片,这几天看的是《宇宙护卫队》。宇宙需要护卫,我们需要护卫,有人在我们前面做挡箭牌。
突然,有救护车的声音从窗户外传来,似乎停在了近处。到窗口一看,救护车停在左前方大街对面一个胡同口。大概,是有状况了。
新冠肺炎无声无响,距离我们也许很远,也许很近,惹不起躲得起,就在家里宅着吧。节前买了3000多元钱的东西,肉食都在西边阳台的冰箱、冰柜里,蔬菜都在东边阳台上,拜年的亲戚都不来了,正好,肥水不流外人田,青菜一个月吃不完,肉食能吃到中秋节。
站在窗前,想着要不要打开窗户。都说,防疫要经常打开窗户通通风,窗外的空气里有没有新冠肺炎病毒?开窗通风会不会引狼入室?无所适从。
让人无所适从的信息太多了。干脆,什么都不信,就信“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
大街上很少有车,停车位却停满了车,行人没有环卫工人多,人们都宅在家吧。
电视新闻不能看,虽然全国各地和全世界的援助让人振奋,但是公布的数字却让人揪心,我们最关心疫情的拐点何时出现,而专家总是语焉不详。那就看电视剧吧。
网络电视真好,可以选择,可以回看,可以连着看三四集、七八集,那就看吧。《三妹》《五妹》《我怕来不及》《真心想让你幸福》……王丽云总是出演权力欲与支配欲极强的婆婆妈妈,总是被偏见和固执蒙蔽了良知,她的醒悟之日,就是电视剧结束之时。
感觉看电视没意思了,就关了电视,继续散步。从东到西十步,从西到东还是十步,开开小卧室门,贴着书柜走过去,可以多走六七步。走到东阳台,推开窗户,但见满院沉寂,树枝萧索,春日已到,寒气未消,颇觉无趣。关了窗户回头继续贴着书柜走,忽然想换一本书看看,枕边的《南渡北归》太沉重了。拉开书柜门,抽出一本《才子四书》,其中有张潮的《幽梦影》,这是一本能使人静下来、闲下来、灵起来的书,既适合我这个年龄的心境,也适合当前的小气候。这本书是1998年7月在安阳北关书店买的,回来就塞进了书柜里。两个月后在武汉武珞路图书市场又买了一本,回来发现买重了,摇头苦笑。
武汉武珞路图书市场是同窗老王陪我去的。武汉老王现在也宅在家里,前几天他说他楼下有一个确诊病人,他还说武汉现在形势很严峻,恐怕超出了外地人的想象。我把在网上看到的关于武汉的危急状况的文字发给他,他却说没那么严重。
大街斜对面的那个胡同被封了,用彩钢瓦堵住了,大红色的告示写道:“本楼院出现确诊病例,外来人员一律不准入内”,还堵了一辆警车,朋友发了照片。
日子就这样,在走走坐坐、坐坐走走中过去了,再看看电视、看看微信、看看书中过去了,在打开东窗看看、打开西窗看看中过去了。
笑笑在家里“开学”了。老师临时布置了一个作业,是关于防疫抗疫的作文,笑笑写了14行分行的文字,题目是《心疼你,我的国》,文中有三组排比句,最后五行是:
“心疼你,我的国/无数白衣战士奔赴前线/无数救援物资发往荆楚/我们坚信,一切都会/众志成城,万相归春”。不知道她从哪里学的“万相”这个佛教词。
专家们依然对疫情的拐点何时出现语焉不详,而纷乱的信息中好消息似乎多了起来。
大外甥发朋友圈:“本人自我隔离已有21天,已出潜伏期。做过CT和查血体检,身体健康……”他们是在隔离了15天之后县里要求增加了5天隔离。
妹妹在朋友圈发了镇卫生院分别发给她大儿子一家3口的“解除医学观察通知书”的照片,写了一句话:“解禁只是解禁了心情,身体还要继续囚囚囚。”
家乡的最新疫情防控快报来了:最后一例疑似病例解除,目前全县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都是“0”。但是通报仍然说:请大家“待在家里,不出门,不扎堆,做好自我防护,齐心协力打好第二个14天疫情防护战!”
湖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与主任被免职了,换了新来的省委常委兼任。省委常委兼任卫健委领导,前所未有。
湖北省委书记与武汉市委书记同日换人。
全国(湖北除外)确诊病例连续下降。
本市新发现疑似病例已经连续多日为零。
有前方的浴血奋战,才有后方的岁月逐渐静好。
百无一用的老书生,唯有继续宅在家里为社会作贡献,在客厅里上前走十步,返身再走十步,反反复复。
希望在前头。
我家笑笑说了:“众志成城,万相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