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单位,不分昼夜与肆虐人间的病魔作战,虽不发一枪一弹,却终能将病魔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个单位就叫市疾病预防疾控中心(以下简称市疾控中心)。
有这样一群人,尽管也挂着医务人员的头衔,既不开具处方也不分发药品,却是筑起一方百姓健康第一道防线的守门人,这群人就叫疾控人。
为了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该中心200多名职工挺身而出,日夜坚守,用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第一屏障,争当人民健康忠诚卫士。
他们是最勇敢的逆行者
身着防护服,24小时待命,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对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询问和记录与病例有关的一切信息,准确锁定病毒可能传播人群和范围……见到该中心工作人员时,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其实远非如此。
早:谋划早、计划早、措施早,1月10日,该中心领导班子召开动员会,安排疫情防控工作。快:反应快、着手快、行动快,一分钟不能等、一分钟不能停、一分钟不能耽误,疫情早期,实验室就准备了一定量荧光核酸检测试剂和防护用品,消杀科订购了消毒剂和电动喷雾器,保证了前期防疫使用。准: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实:落实到地,各个环节措施宁可重复,不可遗漏。效:有效落实,科学防控,保证样品检测、流调、消杀等有效开展。
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该中心党委收到了来自各科室、老疾控工作者、民盟焦作市公共卫生支部成员递交的一封封言辞恳切、发自肺腑的请战书。请战书中有经验丰富的疾控人,也有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有来自业务科室,也有行政科室;有科长,也有普通员工。一封封请战书饱含了焦作疾控人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进展,该中心多措并举坚决打赢第二周期防疫阻击战:进一步加大流调工作力度,把流调工作落细、落实,让流调和隔离有力、有效;样本检测确保做到快送快检快报,精益求精;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做好其他传染病相关工作;专班集中谋划疾控体制机制及项目建设;建立一支组织军事化、管理军事化、信息保障军事化、人员军事化的疾控队伍,从根本上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大卫生理念。
他们是最履职尽责的指导者
该中心工作人员奔赴基层发热门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指导基层医务人员依法依规科学开展防疫工作,开展桌面推演,对各县(市)区分队66名应急队员多次开展穿脱防护服、消杀等方面的培训。
该中心全力指导全市相关部门和机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督促各县(市)区切实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加强疫情监测,规范处置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严格疫情报告和职业暴露感染管理制度,切实降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风险。该中心领导班子成员分县(市)区包干,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承担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职责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防疫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防控流程无缝衔接、防控措施有效落实。
2月7日,该中心疫情防控指挥部向各城区派出防疫流调指导员10人,指导、培训、参与各城区疫情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特别是参与首例疫情病例、聚集性疫情及重要疫情、重点线索的深入调查工作,保证疫情现场流调工作快、准、细。2月12日,为整合全市流调工作力量,该中心抽调36人培训后加入流调队伍,分配到全市11个县(市)区,进一步提高了密接人员的排查质量。
他们是最耐心的解答者
该中心工作人员不间断地接听求询电话,认真记录,耐心解答;加强监测、分析研判,规范疫情诊断与报告工作……
早发现、早报告、快反应。该中心认真落实疫情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省内外及我市新冠肺炎最新疫情动态,并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与趋势研判。
规范疫情报告制度,抓培训、严要求。该中心接收新冠肺炎疫情预警信息158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率均为100%。
保障网络运行畅通,抓应急、见实效。该中心发现网络问题后第一时间与网络公司和省疾控中心联系,确保VPN安全运行,保障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运行畅通。
默默奉献,严要求、高效率。该中心疫情监测组成员在负责人庞秋燕的带领下,自2020年1月10日至2月25日24时,累计撰写日报告47期,舆情监测32期,专题分析及趋势研判21期,周分析6期,风险评估3期,月分析1期。
他们是最权威的信息提供者
该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街头、楼院、村庄……只为第一时间对每一名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曾到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以及发病时间、过程、就医等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该中心副主任张小随,2003年担任市卫生防疫站办公室主任迎战过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后,担任支队长,带领市卫生防疫支队第一批入汶川抗震救灾。这次肺炎疫情中,他每天和同事坚守一线,制定防控策略,组织协调实施,每个重要环节都有他的身影。
该中心流调组组长任东,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领头人,起到了为该中心领导和市卫健委当好防控专家的参谋作用。
许小利是该中心流调组副组长,是大家公认的“最美职工”。她心细如发分析研判每一个病例,并编发13期培训材料,供大家线上学习。
李化荣作为该中心流调组副组长,深入山阳区开展聚集性疫情流调并进行分析研判,以精湛的专业技能为支撑,以细致入微的调查为手段,切实肩负起对人民健康负责的使命。
同样作为流调组副组长的牛政,足迹遍布全市10个县(市)区,为疫情处置及时提供科学依据。
流调组成员孟春晖和李堂赟都是90后妈妈。在疫情面前,她们选择坚守岗位,担负着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的重任,每天以最快的速度收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基本流调信息。
徐军、王军是防疫一线的缉“凶”战士,经常与辖区工作人员一道深入疫情一线开展流调工作,从烦琐的细节中及时抓住线索,挖出我市第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消除了疫情传播的潜在风险。
任宝红,承担流行病学调查现场与实验室检测信息无缝对接任务。他列出了8条工作提示贴在办公桌上,每天工作13个小时,被大家称为防疫一线“守夜人”。
他们是让人最有安全感的“杀手”
该中心工作人员背着沉重的消毒水喷雾器,对一个个场所进行消毒,对疫点内外环境开展终末消毒,杀灭在环境中的存活病毒,阻断其蔓延。
梅树林是消毒防护组组长,先后参与制订多个消毒和人员防护工作方案;组织各级各类消毒技术知识培训,并通过媒体介绍居家消毒及各类公共场所消毒注意事项;安排部署各县(市)区第一例确诊患者家的终末消毒,全程指导死亡病例在殡仪馆的终末消毒;防疫期间,组织实施全市重大消毒处置工作,为全市防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1月23日,我市首例确诊病例上报后,该中心消毒防护组的梁森、张文明、张国民及时到达疫源地现场,有序地穿好防护服,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消毒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圆满完成了我市首例确诊病例终末消毒。
为全面做好我市首例死亡病例火葬前和殡仪馆的消毒工作,2月7日深夜,接到上级通知的张要锋和刘人宁带齐各种消毒防控物品,同司机彭璟及时到达市殡仪馆,首先对市殡仪馆工作人员进行消毒技能和个人防护培训,然后和当地社区主任谢晓瑞一起从2月8日0时50分至1时50分,对运送尸体车辆、火化间和殡仪馆内外环境进行了一次科学规范的终末消毒。
杨涛、姬卫华代表我市防疫队员随全省援助防疫队一起出征武汉。2月24日,该中心主任徐书立带领班子成员,慰问了杨涛、姬卫华家属,每户送5000元慰问金及礼品,并建立专班服务,解除援助武汉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
他们是最隐秘的战士
该中心工作人员在密闭的实验室内,不分昼夜,超负荷连续工作,为的是能尽快出具检测结果,为病人的诊断、隔离和治疗争取时间。
加强质量管理。该中心工作工作人员对检测工作进行规范化、程序化操作,收到样品后及时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他们严格按照生物安全要求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认真分析检测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消除实验室检测结果存在的系统误差和影响因素,保证结果的可比性和溯源性。他们按要求开展质量控制,可疑结果反复检测,确定无误后报送结果。我市第一例病例实验室结果与省疾控中心复核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确认了该中心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发挥党员在检测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经该中心党委批准,检验检测组成立新冠肺炎疫情核酸检测临时党支部,并在该中心副主任齐振文带领下,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并立下铮铮誓言。
在检验科科长黄小刚、副科长李永强带领下,检验人员王卫华、张云杰、高源、李洁、张倩等,面对高危险、高强度、高负荷,坚守岗位,对每一份标本负责,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们是最能与人共鸣的宣传者
为强化对健教宣传工作的领导,发挥其对舆情引导、特定人群健教指导的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快速准确传递各种指导疫情防护措施,指挥部指派该中心副主任齐振文和纪委书记张艳两位任副指挥长,主抓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两位副指挥长领命后,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从1月20日开始,两个人一直坚守工作岗位,连续作战30多天,从未休息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该中心工作人员在健康教育与宣传组组长张绍均带领下,创造了“一个中心、两个加强、走好三部曲、借好四方力”的焦作健教工作法,形成了“本部发力、行业纵推、激活网络、横向联动”的工作模式。他们中有临危受命的省级健教专家杜芳莉,有用镜头记录最美逆行者的摄影老兵高郑奎,有把临产妻子送回娘家、坚持上班的副科长张同春,有筑起心理防线、用“心”抗疫的副科长王林清,有“友情援助”、协同作战的副科长赵丽敏,有不分昼夜编辑撰写多于平时十倍工作量的耿梦飞;还有王芳、王晶、李思璐、张思哲、赵莹莹等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他们把健教工作从知识传播到行为形成,营造舆论氛围,增强防疫意识,传递防护知识,提高防护能力,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
他们是最强有力的保障者
该中心工作人员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联系各种所需物资,积极采购防疫物资,保障一线防疫工作开展无后顾之忧,“购物狂”是他们的一个尊称。
该中心后勤保障组担负着组织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经费和物资储备、防疫工作用车、防疫人员工作和生活保障,以及保障防疫救治、卫生应急物资需求等工作。物资保障在全国、全省、全市物资紧缺情况下,唯其艰难,方显勇毅。负责后勤保障的该中心党委书记张庆中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方面向上级积极申请,一方面不等不靠,快速行动,亲自到郑州、新乡等地抢购物资,谋方案、快立项、抓资金到位,保障了该中心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物资需求和经费保障。
该中心早谋划,多渠道,加强应急设备物资储备,1月17日完成第一批物资采购。细分类、严管理,确保一线物资需要。积极争取、快速立项、保障防疫工作经费。申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项目(含设备项目)、卫生领域项目等共3个,投资概算约9400万元,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下坚实基础。查隐患、补不足,保障防控工作正常运行。确保防疫期间临时停电下仍能正常运转;认真及时安全转运实验室产生的医废垃圾,每天做好内外部转运记录;24小时坚守岗位,第一时间处理检验楼、办公楼的水电暖设备设施故障;安排食堂工作人员提前采购食材,保障全天候供餐。司机班司机共7人,人手少任务重。疫情防控期间,所有驾驶员保持24小时待命,确保一线防控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工作,累计出现场400余车次,行驶3万多公里。
面对疫情,该中心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依法防控,坚决守护全市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为这个春天最美的风景。
(本版图片均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