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紧紧依靠群众、积极发动群众、有效组织群众,历来是党的政治优势,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工作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不期而至。在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关键时刻,武陟县大封镇党委、政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结合“五创三治”,组建抗疫“六队”,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钢铁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一封写给县委、镇党委书记的感谢信
“我们夫妻两个不幸在2020年1月29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在我们住院期间,父母和孩子们在家里隔离。在此期间,大封镇党委书记王庚申提供了很大帮助,让我们夫妻二人能在医院安心治疗,在此深表感谢。王书记给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他昼夜24小时为我们家服务,家里交给他了,并多次安排人给家里送各种物资。病毒无情人有情,我们看到了一个基层干部积极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近日,一封感谢信在武陟县大封镇引发广泛共鸣。
写信的人,是武陟县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张某。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张某的爱人于2月9日出院,张某于2月17日出院。“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武陟人,都是大封人,都是一家人。只要我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战胜这个小病就不是事儿!”张某治疗期间,王庚申发微信鼓励他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张某夫妇接受治疗期间,张某的父亲在微信中多次感谢王庚申在疫情期间对自己一家的关心和帮助。
王庚申通过微信告诉张某的父亲,全力治疗张某夫妇是武陟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决定,县委书记秦迎军,县委副书记、县长申琳分别叮嘱他务必作好张某一家人的全程服务,包括心理疏导、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等,他所做的都是他应尽的职责。如果非要感谢,也应该感谢党的坚强领导、好政策,感谢我们生活的好时代。
据了解,张某的爱人为了救治其他确诊病例自愿参加了血浆捐献,成为我市确诊病例康复后自愿捐献血浆第一人。为表示对该县县委、县政府的感谢,张某夫妇还捐出5000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张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夫妇患病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确诊的时候在老家,接受了最好的治疗,受到了最好的照顾,有无数人在给他们加油。这些恩情,他和爱人都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一场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
人民群众是最深厚的伟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该镇相信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依靠群众,守严守牢基层防线。该镇结合“五创三治”工作(创“支部建设、党风廉政、平安法治、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五类示范村,“德治、法治、自治”乡村治理新格局),坚持党建引领,疫情应急突击队、“疫”线党员先锋队、民生保障服务队、严防严控督查队、“硬核”防控执法队、老年志愿拐杖队“六队”联动,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阻击战、歼灭战。
疫情应急突击队第一时间成立。该镇12名政治可靠、业务能力强的医务人员承担接诊、预检分诊、初诊、转诊任务。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经专用通道进行预检分诊、初诊、化验、拍片等严格的环节检查,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尤其是张某被确诊后,突击队负责人、大封镇卫生院副院长杜东方负责张某父母和孩子的抽血化验、拍片检查工作,护送到武陟县人民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后,再护送到家中居家观察,全程接触,全程陪护。
“疫”线党员先锋队的旗帜在疫情防控基层高高飘扬。1100余名党员组成32支“疫”线党员先锋队,统一佩戴党徽、党员志愿者袖标,分布在各村主、副检测卡点进行值班,严查严测严登记,从严落实“三盯三代三劝”措施(路口盯守、车辆盯梢、人员盯防,物资代购、农活代干、老弱代看,聚集劝离、红事劝延、白事劝简)。参与疫情防控值班的党员放弃了家中的温暖舒适,选择了在凛冽寒风中坚守,甚至承受着更多不为人知的心酸,舍小家为大家,守岗位抗疫情,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民生保障服务队成为疫情期间供应有力的“后勤部”。该镇每个村都建立了日用物资代购微信群,成立了民生保障服务队,每天由服务队队员收集代购信息后集中购买,再由村干部分发到户,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采购到日常生活物资,极大地降低了人员流动造成的感染风险。司马岗村的“三人服务小分队”就深受村民称赞。该小分队队员每天按户登记需购买物品清单,拿着清单到规范管控的大超市集中采购,做到每户单独装袋、单独打小票,然后挨家挨户送到门口,利用村里配发的小喇叭喊人出来拿东西。村民根据购物小票支付购物款,最后由“三人服务小分队”队员统一支付给超市。
严防严控督查队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该镇4支督查队每天巡回各村检测卡点,对党员干部值班、防疫宣传、疫情排查、人员聚集、废弃口罩回收等工作落实情况从严督查,将督查结果纳入党员和干部日常考核,重奖重罚,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8名机关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因工作不到位被约谈,23名党员因缺岗离岗被全镇通报,1名干部因防控工作不力被给予党纪处分。
“硬核”防控执法队给防控一线增添底气。该镇公安、工商、行政执法等部门成立联合执法队,对堵岗闯岗、不服管控的人员依法处理,保障疫情防控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疫情防控期间,某村出现一起私自强行毁坏路障进村拉货事件,在村民和坚守岗位的值班人员中造成恶劣影响。执法民警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扣押正在装货的货车,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并处罚金500元。
老年志愿拐杖队牢牢守住农村疫情防控安全底线。根据志愿报名、村两委干部筛选的原则,该镇各村分别挑选身体健康、有威信、办事公道的67岁以上老人组建老年志愿拐杖队,对外出不戴口罩和在大街聚堆闲聊的村民及时进行“敲打”。“说是‘敲打’,其实是关爱。碰到不听话的年轻人,我们举起拐杖‘吓唬’一下,他们就立马‘安生’了。”孟门村退休老教师姬战学说。
“拐杖”也是“权杖”,这些德高望重的老人用手中的拐杖“看住”了家人,“管住”了街坊。
一次党群合力的生动实践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党员干部与群众并肩作战,方能形成战“疫”强大合力。
疫情“吹哨”,党员报到。在一个多月的战“疫”中,大封镇广大党员干部战斗在第一线、冲锋在最前沿,和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形成了“党政牵头、农村动员,群防群控、稳防稳控”的工作格局,筑起全民抗疫的铜墙铁壁。
在全民战“疫”期间,党旗飘扬在大封镇的各个村口,佩戴党徽和红袖章的党员把守在村口、巡查在村里,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广大党员纷纷靠前站位,深入一线,做好科学防疫宣传、逐户排查登记、来往人员管控、居家隔离稳控、场所清洁消毒等工作,时时处处争当抗击疫情的战斗员、疫情防控的先锋员。有的党员顾不上在父母病床前尽孝,含着眼泪出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有的党员在亲人去世后坚决响应号召,白事简办、延办;有的党员在身体有伤病时坚持不下“火线”,甚至错过黄金治疗期。大屯村村委会主任张运良的老父亲在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七)不幸离世,大封镇相关负责人2月13日去该村检测卡点检查督导时才了解到这一情况。张运良说:“我就想问问,在特殊时期,我老父亲的白事该怎么办?按照镇党委、政府要求,该简办就简办。如果说暂时不让办,就再等等,在恒温棺里先放着……”话还没说完,眼泪已经在这个红脸汉子的眼眶里打转。
上下同心,则无往而不胜。大封镇党员的疫情防控捐款总额在武陟县各乡镇排名第一,从一个方面体现了该镇党员的精神境界。大封镇广大村民战“疫”期间的表现,同样让人点赞。看到检测卡点缺电暖器,有人主动把自家的电暖器搬去。了解到村里缺口罩,有人就利用自己的个人关系购买口罩,免费送给村里。看到检测卡点人手紧张,有人主动报名要求值班。还有人主动捐款,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点滴力量,汇聚成抗疫的滚滚洪流。本身并不富裕的东唐郭村党员崔兴主动捐款1万元,大封镇辖区的企业也纷纷为疫情防控助力,有两家企业分别捐款20万元,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大战还在继续,大考还在进行。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王庚申说,我们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冲锋,紧紧团结广大群众,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进一步推动大封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