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企业返工率低,对生产造成影响。近日,安徽省合肥市政府指导企业利用“共享员工”模式解燃眉之急,服务员、安检员等变身制造企业工人,“借”来员工渡难关。据报载,输出“共享员工”的主要有影院、酒店、景区、餐厅、KTV等临时歇业的行业以及一些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的中小企业,接受“共享员工”的主要有在线生鲜电商、制造业、共享单车、物流等行业。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短笛无腔007:一边是闲置在家,焦急万分;一边是急需复工,招不到人。“共享员工”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难题,达到互补共赢。
@河北白帆:疫情期间,有很多人无法按时返工,“共享员工”模式可以为他们提供临时性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解决生活困难,同时能为企业解决用工难,很好的做法,值得积极尝试。
@zjtlove:“共享员工”是跨界自救行动,符合市场规律,有正面的社会效应,值得肯定。但在具体执行中,要提前约定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把好事办好。
@雨中漫步3A:疫情期间实行的“共享员工”模式,破解了企业的用工难,让闲赋在家的员工有了收入,社会供应得到了保障,实现了多赢,是应对疫情的一种用工模式的创新,应该鼓励。
@南宫卿宇:“共享员工”是个好办法,但在复工复产的同时一定要落实好防疫措施,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贵贵的蒲公英: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必须要两手抓,“共享员工”就是一个很好的应对举措,不仅解了个人与企业的燃眉之急,还确保了社会有序运行,和谐发展,
@你听我说199406:“共享员工”是疫情期间一种创新的用工模式,也是保障社会供应的有效举措,希望企业与员工能提前约定相关事宜,通过沟通达成用工协议,以免产生矛盾纠纷。
【下期话题】
“新冠高架路”改名之争
这两天,青岛的“新冠高架路”在短视频平台上屡遭调侃,引发热议,有些市民甚至给政府信箱写信建议将其改名,原因是与病毒重名“太不吉利”“心里总感觉不得劲儿”。青岛官方回应,新冠高架桥2011年由市政府命名,命名合法合规,符合《青岛市地名管理条例》的规定,为了保持地名的稳定性,可改可不改的地名一般不予更改。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