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应急管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应急管理局开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执法大检查
做好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三转变”
简明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平凡之中显担当
市应急管理局机关党总支 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双预防”解决企业五大难题
市应急管理局为抗击疫情踊跃捐款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3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三转变”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张巧云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增强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具体到焦作本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的组织领导,着力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和农村住房的设防水平;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和各方资源支持并有序参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最终实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三转变”。

  一、要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多年来,尽管强调以防为主,但传统观念和意识以及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使基层一线长期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灾难发生后的救灾工作中,全社会对短期、突发的灾难和救灾事件较为关注,日常防灾减灾则少有人问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转变习惯思维,真正全面落实“以防为主”,宁可十防九空,决不漏防一处,实现防灾多投入、救灾少损失、减灾促发展。

  二、要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精密化、复杂化和网络化程度的提高,由一个自然灾害引发和诱发多种次生灾害的情况越来越多,如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在福岛县引发地震、海啸与核辐射三重灾害。新形势下,只针对单一灾种设防所留下的隐患与风险越来越大,对全面综合防灾减灾的要求日益提高。建设综合性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需要全面科学评估我市防灾减灾实际情况,在做好我市自解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评估风险等级,整合应急资源力量,形成覆盖所有灾种、具备多灾种同步防抗能力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三、要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灾害风险转变。从工作目标看,要实现“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就是要做到防微杜渐、源头治理。减轻灾害风险,就是要从源头上主动排查、评估和整治灾害风险,通过减轻灾害风险,从而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长期以来,我们所熟悉的情况是,灾害发生后,各方一起尽力将损失降到最低;但从目前形势看,我们已经有能力、有条件将“防患于未然”作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尽快从“减少灾害损失”到“降低灾害风险”完成质的飞跃。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我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实现降低灾害发生风险的高要求,就必须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相结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从根本上大幅降低灾害风险和灾后损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