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沟通语速快过平常、文件审签一路小跑、上传下达争分夺秒……这是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一个多月来的工作常态。庚子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市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具体负责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市卫生健康委承担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作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战“疫”神经中枢,指挥部办公室承担着接收指令、上报数据、下发文件、指挥调控等工作,下设综合、医疗、防控、督导、保障、宣传6个专项工作组,各小组均由我市卫生健康系统的精锐与该委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组成,我市还抽调14名刚刚提拔的县级干部支援指挥部办公室。6个专项工作组职责分工明确,由市卫生健康委班子成员任组长,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发挥接收指令、上传下达、起草文件、统筹协调、医疗救治、防控督导、信息汇总、疫情发布等重要职能,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兵不解甲、枕戈待旦,聚力主战场,冲在最前沿。
综合组 综合协调 保障政令畅通
公文运转快速高效、信息传输分秒必争、文字材料严谨精炼、指令发布及时准确……综合组无疑是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核心工作组,主要负责与省指挥部办公室、市指挥部各专项工作组、各县(市)区指挥部办公室沟通协调,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官方数据汇总、核对上报,防控通告、通知等重要文件的起草、运转,指挥部防控指令发布,疫情防控工作监督举报电话24小时值守等,保障各级指挥部政令畅通。
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后就建立了办公室例会和工作组例会制度,以及时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切实有效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发生初期,根据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随时会召开紧急会议,这就要求综合组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和我省的疫情防控策略和防控形势,掌握我市最新疫情数据和疫情形势,并提供基础资料。面对工作繁重、头绪繁多的实际情况,综合组实行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次起草文件,综合组都要分别与各小组进行沟通对接,掌握第一手材料,许多同志常常是凌晨刚刚起草完文件,清晨又接着投入战斗。
自1月26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以来,综合组每天要组织收集汇总上报各类信息、报表、报告近20项,全天候保证文件高效规范运转。每天不仅要向市委、市政府上报当天我市最新的疫情数据,还要分别于12时、24时向市卫生健康委上报我市疫情数据;每天不分昼夜统计、核对数据,以确保日报告数据真实无差错、无疏漏、无延误。
截至目前,仅从指挥部办公室就发布通告21个、下发通知67个、服务会议50余场。与此同时,综合组还起草了疫情防控专项考核方案,对各县(市)区和各成员单位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考核,推动各县(市)区防控政策落实,并第一时间协调在全市开通13条疫情防控举报投诉热线,24小时值班值守,成为全市群众的稳心线、连心线。
医疗组 集中精锐 护佑生命
确定市级定点医院1家、县级定点医院6家、后备定点医院9家,准备了隔离病房260间、病床480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医疗组就迅速行动,从我市各医院的呼吸科、感染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调集44名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中西医业务骨干组成市级专家组,指导各医疗机构挑选536名医务人员组建救治队伍。
医疗组担负着组织开展新冠肺炎患者医疗救治,落实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组织开展医疗救治专业人员培训,负责发热、疑似及确诊病例病情日报告等重要职责。1月份以来,医疗组通过远程网络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培训8场,培训4000余人次。
在救治工作中,我市严格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调配优质的中西医医疗资源,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调派精锐力量,制订周密方案,坚持中西医并重,精准施策,全力做好救治工作。
对于确诊和疑似病例,我市从一开始就采取中西医协同治疗的办法。在治疗过程中,专家实时观察用药效果,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不断调整药方和剂量。经过医护人员多日连续奋战,2月3日,我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提振了医疗救治团队的信心。
随着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增加,2月2日起,医疗组统筹调度全市医疗资源,先后派出3批共29名医护人员支援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当天,受省卫生健康委指令,医疗组仅8个小时,就从我市3家医疗机构抽调14名骨干医护人员组成了首支支援武汉应急医疗队,赶赴武汉,共同战“疫”。
根据救治需要,市级专家组成员增加至48名,医疗组派出专人陪同专家组成员深入各定点医院,重点对疑似病例进行会诊、确诊,制订相关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随时进行调整,与省级、县级专家组成员对重症患者进行联合会诊。据了解,像这样的会诊先后进行了100余次,最忙的时候,专家组成员子夜时分还在县级定点医院进行会诊。
此外,为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作用,我市结合本地气候特点,集中研制了适合群众预防新冠肺炎的处方,下发到各县(市)区卫生健康委及各个医疗机构,再推荐给群众,并负责配送,用于预防新冠肺炎。
2月27日,我市最后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办理了出院手续。至此,我市实现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医务人员“零感染”,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成果。在所有病例救治中,中医药参与率达100%。截至目前,所有出院患者均未出现复阳反应,愈后效果良好。
督导组 紧盯问题 督促整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督导组迅速行动,组建了6个督导小组,自1月26日起,各督导小组根据疫情发展态势,确定督导“主攻方向”,不间断地对全市各医疗机构、相关单位、公共场所和村(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靶向督导。
突出重点,点面结合跟踪督导。一个环节的防控措施不到位,一个卡点的防控工作出现漏洞,都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因此,在督导过程中,督导组全员丝毫不敢马虎。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外地返焦人员增多,山阳区定和街道远大未来城小区卡点值守任务艰巨。2月24日,第一督导组和第二督导组已是第三次到这里实地督导。督导人员详细了解近期出入小区的人员情况,就小区卡点防控工作找不足、找漏洞。
据介绍,第一督导组和第二督导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县(市)区的乡镇、街道、村组、社区、集中隔离观察点及分批次复工的企业落实防控指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截至2月底,这两个督导小组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先后行程6000多公里,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集中隔离观察点进行了全面督导,抽查了48个乡镇、街道,329个村组、社区,6家复工企业,督促各县(市)区疫情指挥部整改问题近70个。
第四督导组成员由市卫生监督局和医疗专家组成,主要负责督导各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制度落实情况,病例隔离、消毒和防护情况,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2月24日,第四督导组来到市中医院人民路院区,对该院发热门诊工作进行督导,实地察看医护人员指导病人入院流程是否存在交叉感染风险。随后,督导组又对医院医疗废物处置点进行了检查。
疫情发生后,第四督导组对全市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备用医疗机构及全市30家发热门诊定点机构进行了多轮次的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求当日整改、当日上报。同时,加大对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的处置监督检查力度,尤其对发热门诊的医疗废物,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最新标准进行规范处理。
截至2月底,6个督导小组共走访了我市各个县(市)区、18家成员单位、12个疾控中心、135家医疗机构,抽查了48个乡镇(街道)、329个村(社区)、55个高速路口和道路卡点、6家企业、183个公共场所,共排查出防控工作存在的七大类145个问题,并逐个逐项指导督促整改。
保障组 全市一盘棋 做好战“疫”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次疫情防控,打得是一场遭遇战,应急物资准备不足,采购异常困难。能多采购一件防疫物资,一线人员就多一道保护屏障。为最大程度降低因物资紧缺对医疗机构工作的影响,避免全市医疗防疫物资断供,保障组一成立就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筹措资金,联系供应商、采购商,千方百计动员多方力量,挖掘采购潜力,协调应急医疗物资采购及储备,高效精准统筹调配,为我市疫情防控大局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物资保障。
疫情防控期间物资紧缺,供应方占据市场主导。面对春节放假、公司关门、企业停工、物流不畅、应急物资库存不足、全国需求量猛增的不利形势,保障组多次赶赴郑州向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争取防疫物资采购计划,协调各级医疗机构多方联系采购渠道及供应商寻找货源。广泛联系国药控股焦作分公司、河南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天地民生医药集团焦作分公司等10余家国内采购供应商,全面撒网,重点突击,在春节假期中实施采购“冷启动”。同时,发动协调欧洲、非洲、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商会、侨胞,拓宽境外采购渠道。
此次战“疫”,防疫物资最为紧缺,为能在第一时间购买到防疫物资,保障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简化流程,实施紧急采购,多次筹措资金前往长垣等卫材产地,直接联系生产厂家,组织货源,排队购置防疫物资。境外沟通存在时差,保障组就深夜值守对接市场信息,通力协作进行“抢购”。采买到战“疫”物资后,全程跟踪物资的报关、通关、运输流程,多次派专人连夜前往机场、车站进行沟通协调,彻夜运送,确保物资以最短的时间抵焦。
树立一盘棋意识,科学精准调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的第一时间,保障组就及时对全市2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库存物资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列出每家医院日消耗清单,对紧缺物资进行全市调度,确保一线不缺“弹药”、不少防护,有效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同时,通过物资调配,为社会上一些主要防控部门、窗口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口罩和消杀物资。
工作中,保障组对各类防疫物资实施统一管理,建立防疫物资库存和消耗台账,做到高效精准统筹调配,重点供应保障一线需要。尤其是在全市N95口罩、防护服和隔离装备极其紧缺的情况下,确保我市定点救治医院一线医务人员的使用,确保支援武汉应急医疗队医务人员的使用,有效地保障了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安全。
由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接受有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保障组重点从抓好捐赠、调拨、采购等三类防疫物资管理入手,将所有物资统一登记造册,严格按照制度分门别类建立台账,详细记录收支、结余情况,每天做到物资与台账、专项资金明细账核对无误,确保疫情防控物资及时供应到位,助力我市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防控组 严把环节 掌握第一手资料
如果说医疗救治是最后一道关口,那么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控制等防控工作就是能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道防线。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防控组主要负责协调全市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制订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预案,开展新冠肺炎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管理,组织疫情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做好样品的运送、检测和结果判定,指导基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防控组下设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控制组、消杀组、实验室检测组、疫情监测信息组等6个小组。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中,6个小组工作紧密结合、环环相扣。
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流调人员必须负责对每一名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人发病前后的接触史,曾经到过的场所、乘坐过的交通工具、发病时间、发病过程及就医情况等,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一次流调,往往数小时才能完成。之后,流调人员还要通过掌握的密切接触者的线索和范围,第一时间找到与病人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员——家人、同事、朋友、共同就餐的人、同乘交通工具的人、一起旅游的人等,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挖掘信息如同大海捞针,让流调人员个个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在开展流调信息收集工作时,流调人员及时到达现场,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登记、管理,特别是对于一些聚集性疫情,要组织专门人员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开展高效深入的排查,工作难度非常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控制组的工作人员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梳理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汇总上报相关信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所有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严格管控每个环节,确保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及时上报,为疫情防控指挥部研判疫情提供参考依据。
排查外地来焦人员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一步。为此,防控组统筹协调,注重排查全覆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能力,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确保排查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找准重点部位,重点抓好社区外来人员排查防控工作。在重点路口、车站和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监测站,强化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工单位疫情管控及来焦人员排查等工作。防控组注重信息排查,通过实地走访和电话联系等方式,对网信办、公安系统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送的和市民举报的去过或途经湖北等疫区人员进行排查核实,及时纳入管控。
防控组下属的信息组负责搜集、汇总、上报各类疫情信息,重点是分析每日来焦重点人员的信息,了解重点人员的活动轨迹及详细分布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对疫情进行分析研判,为我市对疫情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翔实的数据依据。在统计数据的同时,信息组要完成大量信息的核对,工作人员常常忙至深夜。“大考”仍在继续,在严防输入病例的战场上,防控组和广大疾控人员仍在奋战,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宣传组 回应关切 凝聚合力
全面宣传防控策略、广泛宣传普及防控知识、及时公开疫情信息、深入挖掘先进典型事迹……是提振信心、粉碎谣言、凝聚战“疫”力量的有效举措。
宣传组成立后,重点从宣传好中央、省、市防控决策部署、本地防控举措和实际成效、防控知识、疫情信息发布、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等方面入手,联合省、市级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文章,营造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氛围,助力打赢这场战“疫”。
为及时宣传防控策略和防控指令,宣传组与媒体结合,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户外电子大屏等全媒体重点发布各类通知、通告,迅速传递真实、权威的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同时,及时收集整理防控科普知识,印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册、横幅、海报等宣传品,通过全方位宣传,普及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增强群众的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宣传组动员我市各级健康科普骨干力量,迅速在全市开展健教知识宣传活动,并实现宣传全覆盖。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更新快、扩散广,极易出现夸大事实、以讹传讹等问题。特别是当疫情突袭之际,各种不实传言、谣言极易引发公众的疑虑和恐慌心理。而主流媒体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则是粉碎虚假不实消息及传言的有效举措。为了让真相“跑赢”谣言,从我市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起,宣传组就与我市主流新闻媒体对接,每天安排专人审核并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有力回应了社会关切,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加强防控引导,起到了“稳定剂”的作用。
为进一步提振信心,凝聚抗疫力量,宣传组联合省、市新闻媒体,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集中报道组,深入疫情防控一线,采访报道救治一线勇于逆行、无私奉献的医护工作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基层应对疫情的典型经验和作法,在全市激发和形成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