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实现了重点企业全覆盖。同时,创新服务还让“虚拟世界”变成“现实支撑”,我市通过推进“互联网+企业服务”打破服务边界,依托“企业纾困360”大数据网上服务平台,开展“企业复工复产服务月”线上活动,开设咨询热线,设立服务专栏,提供全天候服务,实现了“不见面、最简便、快办成”。据统计,目前累计收到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反馈的各类问题1052个,已解决980个,解决率达93.2%。
精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煤电运、资金链、防疫物资等要素保障一个也不能少。为加强煤电等物资供应,我市指导焦煤集团下属3个矿区尽快复产,全市煤炭日均产量目前已超过6100吨,煤炭供应平稳;焦作供电公司开辟火速办电通道,累计省调电厂开机207万千瓦、地方电厂开机31万千瓦,确保全市电力供应充足;协调发放重点物资运输通行证,已累计发放A类通行证1923个、B类通行证131个,创新办理城市C类通行证1050个,先后向广州、东莞、肇庆等地发函40余次协调解决原材料异地运输问题,确保防疫物资生产、重点民生保障等领域企业的原料运输和产品供应;迅速建立口罩、消毒液等重点防疫物资供应调度机制,全市每天可调度生产消毒剂170余吨、酒精1700余吨,累计协调发放医用口罩98.7万只。同时,我市强化金融支持,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为全市企业投放资金24.53亿元,新增授信25.88亿元。
危机中蕴含新机遇。如何在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顺势而为,抢抓创新“窗口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我市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目前已上报153个专项资金项目,争取资金296亿元;正在收集上报的专项资金项目137个,拟争取资金208.8亿元。我市申报国家、省重点保障企业86家,融资需求27.57亿元。其中,55家企业入选国家、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有望获得疫情专项再贷款支持21.09亿元,入选企业数量和资金支持额度均居全省前列。同时,我市围绕工信部重点支持的“五型”项目,大力实施总投资904亿元的342个重点工业项目,积极谋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园、3D打印研发中心、中德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龙头项目,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并持续推动现代化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实施“三大改造”。目前,我市技改资金争取额居全省第二位,今年全年计划实施35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在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