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焦作文旅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的焦作风光
我市四成星级 宾馆饭店复工迎客
焦作旅游按下“重启键”
我市开展A级旅游景区集中整治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0 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建设郑焦“两山两拳”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系列报道(一)
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的焦作风光
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
  焦作云台山景区。(本栏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行云流水的太极拳。
  ➡刚劲威猛的少林功夫。
 
   

  开栏的话

  新时代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节点城市,焦作正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及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叠加的机遇期。如何抢抓战略机遇,努力走出一条焦作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郑焦“两山两拳”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是出重头戏。

  制大物者必用大器。郑焦两地以黄河为界,南有嵩山,北有云台山。南有少林拳,北有太极拳。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和文旅资源,是新时期加快推进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的支撑点,也是焦作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亮点。

  自今日起,《焦作文旅》双周刊将推出《加快建设郑焦“两山两拳”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系列报道,向读者展现我市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情况,敬请关注。

  “太行不墨千秋画,黄河无弦万古琴”,这是人们对焦作区域位置的诗意写照。

  黄河在焦作流经孟州、温县、武陟三地。孟州,是黄河的出山口,黄河千里长堤由此绵延。武陟,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曾在这里演绎战天斗地的治黄史诗。

  黄河文化就是焦作的底蕴文化,不仅造就了焦作的山川风物,也造就了焦作的人文情感。

  目前,焦作28处国保中的大多数集聚沿黄河一线。假如您沿着黄河行进,您一定会看到孟州黄河湿地公园的美景,感受韩愈文化的厚重多彩;您也一定会在太极圣地——温县陈家沟的太极小镇里领略到太极拳刚柔相济的魅力,品尝到温县正宗的怀山药;您也一定会在武陟嘉应观黄河文化园里,惊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治黄史诗的宏伟;如果您再向北行进一点,便会欣赏到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的峰峦叠嶂、飞瀑流转。

  焦作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自然天成,处处皆景。

  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照亮焦作黄河风光,亮出焦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名片。

  机遇!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时代强音响彻黄河两岸,这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

  如何巧抓时代机遇?

  融合!

  其实,早在2018年11月,郑焦两市便签订了《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两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其重头戏。《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的签订也为当下实施郑焦“两山两拳”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提供了机制保障。

  郑焦大都市区一体化建设发展潜力巨大,两地空间连绵一体,交通互联互通,以“两山两拳”为代表的文旅资源更是优势明显。于是,2019年6月,为全面深化郑焦大都市区一体化建设发展战略,我市出台了《关于实施“两山两拳”战略构建“一带一路”重点节点黄河文明重大亮点暨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标志着我市正式启动了“两山两拳”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

  根据《意见》,我市将把黄河古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依托孟州黄河湿地公园、陈家沟太极文化中心、太极小镇、怀药小镇、嘉应观黄河文化园等文化旅游园区,谋划建设一批集特色农业种植、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和康复养生基地,实现黄河南北两岸协同发展,打造全国黄河生态文明示范区,使黄河流域成为厚重蓬勃的华夏之光文化带。

  行动!

  加快推进郑焦“两山两拳”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建设,对焦作文旅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动作为,迅速行动,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两山两拳”工作对接协调机制,编制了郑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与沿黄县市共同谋划了孟州市韩愈文化旅游产业园、温县黄河生态与太极文化融合新区、嘉应观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黄河中下游零公里处文旅园区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其中,温县黄河生态与太极文化融合新区、嘉应观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已入选2020年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

  依托“四好农村路”王园线,将郑州、焦作两市沿黄文化旅游点串联起来。开展太极拳、少林拳联合品牌营销,打造“中国功夫之旅”品牌。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对此项工作曾两次作出书面批示,肯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创新举措。

  2020年1月1日,我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又和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黄河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摸排的通知》,共调查摸排文化旅游点149个。其中,郑州市64个,我市85个,并对廊道标识标牌进行了初步设计,计划在王园线起点、终点,以及郑焦桃花峪黄河大桥、郑焦荥阳黄河大桥、温县黄河大桥与王园线交叉地段附近各设立1块总索引牌,全面介绍焦作黄河文化旅游概况和廊道情况。还要在廊道两侧设立约40个景观展示导引牌,用于引导游客。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于近期开展郑焦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标识标牌的制作安装工作。届时,郑焦黄河两岸将再添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从少林寺到陈家沟,从嵩山到云台山,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绵延百里风光,有着看不够、赏不尽的风光。我们只待讲好黄河的“焦作故事”,不负无边美景。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