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勋)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自40家重点工业企业在全市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率100%之后,截至3月8日,7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工率达100%。
及早安排,组建专班。该区建立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纾困解难机制,从工信、发展改革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四个驻厂工作组进驻规模以上企业,“点对点”协调解决务工人员返岗难、交通物流不通畅、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目前已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类问题30余个。
严格标准,规范流程。该区制定《企业复工复产实施办法》,从全员防护、物资储备等方面明确了10条复工复产标准。凡复工复产企业,应出台“一方案、一预案、七制度”,即防控方案,应急预案和人员排查、日常管控等7项制度,确保复工有序、防疫有章。在严格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企业复工申请,驻厂工作组即来即办、快审快批。
筹措物资,保障复工。该区想方设法筹措防护、消杀等防疫物资。支持亿中弘恢复口罩生产线,仅用时3天,该企业的3条口罩生产线就陆续投运。目前,该区承担全市80%以上的口罩生产任务,日产10.2万只口罩,既满足了全市调度需求,也缓解了复工企业的口罩供应压力。目前,该区企业共储备消杀物资11.5吨、口罩6.26万只,设立留观场所45间。
强化扶持,精准服务。该区针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反映的流动资金紧张问题,筹措专项资金100万元作为预付货款,支持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向省工信厅申报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争取资金2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贷款154万元。该区针对物流运输难题,为辖区企业办理各类通行证157张;针对企业上下游链条不畅问题,积极与省外单位沟通,为企业出具证明13份,推动配套企业恢复生产;针对返岗员工出行难题,为返岗员工办理通行证1950余张;探索实行“健康码”管理,提升了疫情防控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