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市委召开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展示区
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焦作出彩篇章
马村区精准服务“点对点”
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图片新闻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乡村振兴的“移民实践”
突出一个“早” 突出一个“暖” 突出一个“细”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3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的“移民实践”
——孟州市移民安置区发展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杨仕智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九曲黄河出峡谷的孟州黄河北岸,有一个孟州移民集中安置区。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库建设的开山炮声,来自洛阳市新安县19个村的3.34万移民,先后分三批历时10年搬迁来到了这里,开启了新生活。

  该移民区建成以来,孟州市历届移民部门把维护好、发展好移民群众利益当作神圣使命,团结带领安置区群众重建家园,实现了“搬得来、住得下、富得快”的目标。

  特别是近年来,该市移民部门坚持以移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以实现安置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开启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书写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全长26公里的移民吉祥大道成了叫响全国的“四好农村路”;“一路六带”强村富民产业引领移民走上致富路;19个移民村有8个被焦作市授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省、市领导多次来此调研给予高度评价,全国各地有上千人次来这里参观学习。

  孟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原孟州市移民局局长刘文升说:“移民安置区的历史巨变,是中央、省、市大力扶持的结果,是孟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孟州市历届移民部门带领移民群众科学发展、务实重干的结果。”

  项目为王,走上农业强阳光大道

  在吉祥大道许庄段路南,有一个孟州市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移民部门投资500万元引来了杏鲍菇项目,实行立体种植、无土栽培、不间断生产,带领移民走上了富路。去年,移民部门又投资600万元,帮助合作社建成了年产3600吨、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吸纳180人就业的杏鲍菇生产线,强了村集体,富了移民百姓。这是安置区做强农业的一个缩影。

  强农业先要强基础。为改善移民生产条件,积极向上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持资金,植树造林,修建生产路,打浇灌机井,敷设节水灌溉地埋管,林成网、水相连、路相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

  强农业重在强本领。移民来自大山深处,靠山吃山,不懂精耕细作和农业技术。移民部门组织带领移民村干部、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先后到山东寿光等20多地参观学习,与河南农科院、河南农大建成联建友好单位,在寺上、石井等村建成科技培训中心,对移民进行特色农业、“互联网+农业”培训,提高了移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致富本领。

  强农业关键要强产业。该市移民部门先后投资2100多万元,建成了以西沃、梁庄、高崖村为龙头的韭菜种植基地;以三和种植合作社为龙头,辐射带动寺上、竹园、陈湾村发展河阳冰菊大棚种植及加工产业基地;以寺村大棚葡萄、小村软籽石榴、陈湾草莓为代表的小杂果种植基地;以三联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涉及许庄、石井等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云水、横山村为龙头,涉及50多家木材加工厂的木材加工产业;以横山、云水村为龙头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等移民经济六大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安置区科学发展之路。

  菌菊轮作特色种植基地,以三合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涉及陈湾、横山、寺上、竹园4个村,面积有40公顷,仅竹园村就有98个大棚。菌菊轮作是一个强村富民的好项目,是移民部门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建大棚且与“云台冰菊”合作引进来的好项目,并注册了“河阳冰菊”商标。肥沃的滩地,独特的小气候,丰沛的水资源,科学的种植加工技术,富硒“河阳冰菊”一上市便供不应求。每年收了菊花后,就在大棚里种菌棒,一个大棚可产雪茸菇0.75万公斤,年收入4万元,加上“河阳冰菊”,一个大棚一年可收入7万元。

  发展为要,绘就农村美舒心画卷

  在移民吉祥大道上有个云水村,在长2公里、宽28米的过村路段上,绿化带把主干道和人行道隔开,沿街门店统一牌匾,墙体统一美化,道路统一绿化和亮化;文化广场、学校、医院、幸福院、幼儿园、村办公楼、小游园沿路而立,美不胜收。云水村只是安置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典型代表。

  农村美重在环境美。为改善移民生活环境,移民部门先后为移民村硬化村内道路,打饮水井,修复供、排水设施,敷设供水管道,进行道路绿化,安装太阳能路灯。为满足移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先后为移民村修缮配套学校、多功能文化广场、灯光球场、休闲小游园等公共设施。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为移民村新建垃圾填埋场,配备洒水车、垃圾运输车、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组建专业环卫队。在吉祥大道“四好农村路”建设中,移民部门投资780万元,在道路两侧安装节能路灯930盏。

  农村美更要村风美、家风美、人心美。该市移民部门在安置区以抓党建文化为引领,投资200多万元,在横山、西沃、梁庄等村建成了党建主题公园、村史馆、新时代讲习所。扶持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沃卤肉等传统文化产业。移民村坚持每年评选“五好家庭”“孝贤媳妇”“好婆婆”等。横山村为弘扬孝道文化,成立爱心基金会,村里成功人士捐款100多万元,救助贫困户,资助孩子上学,每个月还要为60岁以上老人举办爱心饺子宴。

  今天的移民村,充满了新风、正气、正能量。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安置区合作社把生产的杏鲍菇、雪茸菇发往战“疫”一线。西沃村村民刘光军为支援湖北战“疫”捐出了1万元。

  富民为本,过上移民富幸福生活

  有3900口人的横山村,在移民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发展木材加工和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富了群众。全村木材加工企业有36家,有跑运输的大型车辆80多辆,种植白芷、防风等中药材100公顷,人人有活干、有钱赚。村里大户资产有上千万元,全村80%的村民盖起了两层楼,私人轿车有800多辆。横山村成为“移民富”的一个代表。

  靠种韭菜致富的有西沃、梁庄、高崖、竹园4个移民村,种植总面积有150公顷。西沃村种植规模已发展到60公顷。在梁庄村南,反季节韭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0公顷,一年收入700万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