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大考,我市各级道德模范、“好人”群体和志愿者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勇于冲锋、拼尽全力,今年50岁的杨应芬就是其中一员。
杨应芬,博爱县月山镇图王村人,市人大代表、村委会副主任、2014年“中国好人”。这位热心帮助孤寡老人、儿童、贫困大学生的“中国好人”,在疫情来袭之际,毅然承担起社会责任和担当。
图王村原名屠王村,村民主要经营屠宰生意,杨应芬也因祖上传下来的烹饪秘方,经营着屠王大骨头饭店,生意兴隆,食客盈门。
腰包鼓起来的杨应芬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乡亲,谁家老人没人养活了,她养活;哪家孩子没人照顾了,她收养。为此,她还专门建了一座慈善堂,用经营饭店挣的钱养活这些老人和孩子。生活在这里的乡亲都说,他们在“杨眷”里度过了美好时光。此外,村里谁家遇到难事,杨应芬都会主动上门提供帮助、送钱送物。该村村民王玉玲说:“应芬心肠好,她这辈子也没见过比她更心善的人了。”
疫情防控期间,杨应芬依然奉献着“一碗大骨头”的情意。
今年春节前,她采购了20多吨合计50万元的食材,然而疫情发生,无法经营。1月6日,当得知很多村民需要为春节备肉时,她将自家饭店的储备肉低价卖给村民。为了确保安全,她把肉切好,为村民送货上门,虽然赔了3万多元,可看到村民的笑容后,她坦言收获了幸福感。
疫情发生前,杨应芬做了很多大骨头熟食并销售一空,她将所得的2万元全部捐给了博爱县月山镇疫情防控指挥中心。
春节期间,杨应芬还为孤寡老人、无家可归的孩子送去了美味大骨头,让他们在疫情期间吃到了美食、感受到了温暖。
除了捐钱送美食外,杨应芬还找人制作了32个床垫,送给日夜值守在检测卡点的党员干部群众。同时,她也值守在检测卡点,当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坚守!”杨应芬坚定地说。
“杨姐,我们要和你一起捐款、行善,共同抗击疫魔!”每当听到村里年轻人这样说,杨应芬心里比蜜还甜。
平日里,杨应芬以凡人善举温暖人心,以无私大爱传递榜样的力量;危难时刻,她挺身而出,用爱筑起战“疫”防线,续写“好人故事”,彰显“好人担当”,尽显“好人本色”。
上图 杨应芬正在为群众测量体温。
抗击疫情典型宣传突击队员 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