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一直是困扰小区管理者的老大难问题。马村区共有83个小区,其中“三无”小区占65%,疫情防控期间,这些“三无”小区该如何管理?带着问题,记者一探究竟。
为了做好“三无”小区管控工作,马村区委组织部强力实施“6374”工程。“6”即全面摸清6个底数:摸清辖区“三无”小区及周边企事业单位分布情况、党员数量和分布情况、群众自治组织情况、党组织(党支部或党小组)情况、微信群和钉钉群情况、公共用房底数及分布情况。“3”即建立3个组织: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微信群和钉钉群。“7”即建立完善7项制度:建立完善4级分包联系机制、向小区党组织下派党建指导员或第一书记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党建带群建制度、在职党员“双报到”制度、党员中心户制度、社区新型网格化治理机制。“4”即达到4种效果: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常性发挥、各类群众自治组织运行规范有效、城市社区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服务群众全方位和常态化。
马村区大力实施“6374”工程,让“三无”小区有了主心骨,通过设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党员服务微信群等形式,广大居民在党员的带动下,共同治理自己的家园。待王街道和谐社区36名党员组成志愿巡逻队,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排查外来人员,分包责任楼栋,守护社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马村街道鑫港小区疫情防控期间出现1例疑似病例,小区第一时间成立党组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小区开展消杀作业、送菜上门等服务,并通过微信群为大家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
冯营街道有6个“三无”小区,共96栋楼1030户居民,基础设施陈旧,居住人员复杂。冯营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将全体党员干部进行网格责任划分,与网格员一起对辖区居民进行拉网式排查,详细摸清“三返”人员底数,逐一登记造册,并针对隔离人员派出专人负责监控,每日随访,真正做到了疫情防控全覆盖、无漏洞。
九里山街道有2个社区,总人口3235人,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占70%,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子女无法回到老人身边,为了让空巢老人能够生活得安心、放心、舒心,该街道党员主动扛起责任,推出多项服务,用爱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