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呼,疫情啥时候能结束啊?”
“快了,再坚持一下。”
“老呼,咱村值勤点物资不够了,你能想办法解决一下不?”
“没问题。”
群众口里的“老呼”,是博爱县金城乡北里村的监委会主任呼延荣富。
今年55岁的他,是一个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
“老呼,刚接到乡里通知,鉴于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每个村都要实施防控措施。咱们村紧邻公路,四通八达,隔离非常困难,需要建两个值勤卡点,你抓紧时间联系一下,购买一些急需的隔离物资和设备。”这是农历大年初一一大早,该村党支部书记姚小二给呼延荣富下达的紧急通知。
农历大年初一,全县所有的门店都关门歇业,想要购买这些物资谈何容易?
可老呼二话没说,拿起手机就开始联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防疫物资采购事宜谈妥。
当天下午,铁丝网送来了,他组织人将全村16条街全部进行隔离保护。深夜,帐篷拉来了,他立马又带人在两个值勤卡点搭建起来。
“姚书记,值勤卡点建好了,晚上我来值班。”老呼第一个主动请缨。
“老呼,你忙了一天了,今天晚上在家好好休息,我安排别人值班。”姚小二看着他憔悴的面容和满身的灰尘心疼地说。
“没事,我们家没有负担,还是我来吧。”老呼坚持“抢”下了任务。
自疫情防控以来,老呼和其他村干部、党员一起每天入户排查登记,到居家隔离人员家里消毒、测量体温,张贴新冠肺炎疫情公告、通知,拿着小喇叭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护知识,一天也没休息过。
“老呼,值勤点的口罩快用完了。”
“知道了,我来想办法。”他打电话四处求援,这家亲戚借几只,那家朋友借几只,总共借了几十只,赶紧送到值勤点。
村里群众看到村干部和党员每天坚守在防疫一线非常辛苦,自发到村口的值勤点捐款捐物。“这些捐赠的款物要由专人管理,每一项都要认真登记,统一分配使用,不能私自处理。待疫情过后,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要公开,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老呼和姚小二商量,充分履行监委会主任的职责,要求捐款账目一清二楚。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春耕春播拉开了序幕。老呼又开始督促群众开展小麦浇水、大棚修缮、林木管护、病虫害防治、蔬菜育苗等准备工作。
“咱们应该组织群众分批分区域下地,防止群众扎堆干活,还要安排好灌溉设备,为群众春耕春播搞好服务。”老呼第一时间提醒姚小二。
田间地头群众忙碌的身影多了起来,闲暇之余,有的放松了警惕,摘掉了口罩,甚至扎堆聊天。“大家都戴上口罩,不要扎堆,疫情还没有结束,忙完地里的活赶紧回家。”老呼急得跑前跑后,一遍遍提醒村民。
“这是谁挖的坑,太小了,不符合标准,重挖。”老呼带人逐个丈量公路两边刚挖的树坑。
“老呼,就小了一点。”
“小一点也不行,要对树苗负责,保证它们的成活率。”
群众说老呼这人原则性太强,太较真了。他却说:“我既然是村监委会主任,在这关键时期,就要负起责任,不怕得罪人。”
在抗疫一线,老呼已经战斗了近50天,每天还是那么匆匆忙忙、风风火火。县纪委监委的同志到他们村查看复工复产、春耕春播情况,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禁不住问他:“老呼,疫情过后,你最想干啥?”
“我最想看到全村老少爷们儿可以摘掉口罩,自由出行,干自己想干的事;我自己呢,就想赶紧把村里第一季度的财务支出和捐赠款物使用情况整理出来,张榜公布,让乡亲们看得明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