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磊,市政协委员,市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人民医院普外四科主任、主任医师。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他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要求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3月8日,作为第四批发热病房主任,他带队进驻抗疫一线,闲暇时,他用文字记录下了白衣天使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3月8日 阴
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随着全球疫情的暴发,战“疫”并没有结束。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严防境外输入,力保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不反弹、不复燃。
作为第四批突击队员,今天我们14个人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进驻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我们这14个人,在疫情发生初期就和全院1000多名医护人员一样,递上请战书、摁下红手印,要求到抗疫最前线。今天,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发热门诊主任宋庆林要求大家慎终如始,严格检查登记制度,科学施治,不漏检一例病人。我也强调大家一定做好防护措施,确保零感染。护士长李瑞霞和职统利要求全体护士,战“疫”无情,护理有情。
人民的生命重于泰山。我们决心:不麻痹,不松劲,在大考中交出满意答卷。
3月9日 晴
今天是护士苗甜甜小儿子的2岁生日。有着十几年党龄的苗甜甜在请战书上写道:愿与祖国共克时艰。
在进驻发热门诊的前两天,想着要有28天见不到孩子,苗甜甜对家人和孩子作了充分的战前动员,但是小儿子太小,仍然每天哭着找妈妈。在小儿子生日这天,苗甜甜为了避免孩子闹情绪,不敢和家人视频,只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表达对孩子的歉意。没想到,朋友圈的评论让她温暖了许多,让她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自豪感。
护士韩冰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当得知她要进入发热门诊后,丈夫表示愿意天天给她送饭,儿子则抱着她说:“去吧妈妈,我会在家乖乖等你。”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女性医务工作者不仅是女儿、母亲、妻子,更是白衣战士,她们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逆风前行,以大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战斗之歌。
3月10日 晴
今天看到年轻医生索森森的脸,感到非常心疼。索森森是心内专业的硕士,长相帅气的他笑起来非常灿烂,干起工作雷厉风行,但是摘下口罩,脸上却布满了水疱和血痂。因为每天要进出发热门诊二三次,有时要待上三四个小时,长时间受口罩、护目镜、帽子的压迫,再加上皮肤过敏,导致面部起了许多水疱,水疱破了结痂再破。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百毒不侵,只因为有人护佑健康。所谓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坚强的心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正是有着像索森森这样普通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英勇奋战,才点亮了生命之光。
3月11日 晴
今天下午是医生常卫华、秦啸的值班时间,中午他们只简单吃了一些鸡蛋,滴水未喝。口罩、护目镜、厚重的防护服是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标配,在进入隔离区前,从第一步洗手,到穿上隔离衣、防护衣、鞋套,戴上手套、口罩、护目镜,一层又一层,每个缝隙还要粘上胶带密封……在发热病房,每一次穿脱隔离服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医护人员为了避免上班时间大小便,尽可能少食、少饮。对于一般人来说,纸尿裤是婴儿和老人的专利,在这里却是我们的标配。
穿着纸尿裤的赵乃阔、王艳波、李中星等医生在忙碌4个小时后,防护服里是一层层的汗水,内衣早已被汗水浸透,身上湿得厉害,嘴上却干得起了白皮。
3月15日 晴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很多市民生病后不敢去医院就诊,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别担心。”
现在来医院看病,先到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处经过初步的问诊评估,一般病人直接分流去门诊看病,有特殊症状的病人来发热门诊。这里的医护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严格筛选,在这里,我们全副武装不让任何一处皮肤裸露在外,任何物品全部经过消毒处理。今天早晨从接班开始,消毒工作就从未停止过:护士秦雯仔细地用消毒液喷洒地面,再用浸泡过消毒液的拖把拖地。护士赵蕾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还要用紫外线灯照射,包括门帘、门把手和笔,所有可能接触到的地方都要经过严格消毒,带着手套的双手也要不停地洗……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不给病毒任何机会,为了保护患者也为了保护自己。
春天已经来了,胜利就在眼前,光明就在前方,我们一齐努力、加油吧!
本报记者 梁智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