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晓琳)“春天的脚步不会因为一场风雪而停下,沁阳争先进位、再铸辉煌的梦想不会因为一场疫情而中断。我们将全力帮助企业和项目单位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加快复工复产,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沁阳是曾经的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十八罗汉”之一,工业是沁阳整个经济发展的核心,在这次疫情影响下,沁阳是如何抓好复工复产和项目谋划的?在昨日举行的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十三次新闻发布会上,沁阳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陈二联的一句话让大家振奋不已。
面对突然而至的疫情,沁阳市早安排早部署,化危为机,落实分区分级精准稳妥复工复产,做到应复尽复、应复快复,切实提升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率,努力实现首季开门红。截至目前,工业规上企业复工率95%、复产率79%;5个省重点、14个焦作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开工率100%。
组建专班,全面复工。该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各副市长任副组长,下设“一室五组”的复工复产专班;由沁阳市发改委牵头,每天对工业、物流、商贸、建筑等领域企业复工复产、用电量、信贷支持、就业人数、员工排查人数等进行全方位、全领域动态监控,数据分析,及时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预警、早应对。工作中,坚持产业链协同有序复工,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分批梳理形成了大型龙头企业和核心配套企业名单,梳理摸排了6条产业链上100余家核心配套企业,协调推进产业链上的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
政策支持,靶向发力。组织财政、税务、金融等15家部门,梳理汇编国家、省、市各类惠企政策60余项,明确具体单位和联络人,开展“送政策进企业”活动,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100余家企业享受到了政策红利,20余家企业获贷款支持3亿元,昊华宇航、晋煤天庆等企业列入国家、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获批授信4亿元。预计两部制电价政策为企业节约电费300多万元,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为用户节约电费1300多万元。
多措并举,攻克难点。及时制定《沁阳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及疫情防控指南》,简化审批流程,由“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协调昊华宇航、海世鸿等企业生产消毒液,向复工复产企业无偿提供;主动对接省、市重点项目负责人,帮助3000余名员工返沁返岗;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复工企业员工信息动态跟踪和精准回溯系统,解决员工管控难题;指导推进8家商砼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保障项目施工需要;组织12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54亿元;通过网络签约15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54亿元,努力巩固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不断强化发展信心。
科学指导,主动服务。对新开工的重点项目实施台账化管理,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限与责任单位。强化重点项目联审联批机制,利用“网上办”“云审批”等方式,全面加快项目环保、土地、规划、安评等手续办理;建立省市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分包制和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28名县级领导干部全力开展帮办服务。
谋划项目,构建支撑。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郑州大都市圈建设,结合沁阳实际,谋划重点项目208个,总投资551亿元。对照国家、省、市安排的资金专项和申报要求,梳理条件成熟的项目60个。
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抢抓疫情引发的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依托云灯集团、北京节节开花公司,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昊华宇航、宏达钢铁、河南兴发,向下游发展先进化工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等产业,依托国家电投、北京金隅,延伸发展先进环保产业。目前,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