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国利 通讯员宋祖恒)“我是镇政府的,请开门。”“请出示工作证、测下体温、登记一下、伸手喷下消毒液。”3月15日,在河南交联电缆有限公司门岗,经4分钟疫情检测程序后,武陟县西陶镇干部才进入厂区。
河南交联电缆有限公司是西陶镇规模以上企业之一,属该镇第二批复工复产企业,由于二分之一员工是外乡镇人,当时不符合开工条件,所以开工迟了几天。
西陶镇是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造纸、化工、电子、食品加工,成了全镇经济发展支柱企业。疫情发生后,该镇党委、镇政府在确保防疫的情况下,如何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复工复产战,主要领导着力谋划“两战”作战进攻时间图,划分“战区”,指定一线指挥官,在原镇包村干部的基础上,实行“双岗制”,选派19名中层干部进驻19家规模以上企业,每天将推进情况向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汇报。
计划好订、复工好开,怎样确保复产后的后勤保障,是决定作战的胜败。武陟县好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缺口罩、武陟县和顺电子厂缺红外线体温检测仪……该镇主要领导连夜安排人员一一联系解决。
记者随该镇工作人员到武陟县和顺电子厂,看到在大门左则牌子上写着“所有进厂区人员戴口罩、测量登记体温,谢谢配合”的温馨提示。我们在按防疫程序入厂后,在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都戴口罩在忙碌着。该厂厂长史小才说:“俺厂是3月1日上午呈报复工复产申请的,镇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上报核查,第二天就开了工。”
“确保企业全线复工复产,干部服务要靠前,只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就能打赢疫情防控期间的复工复产战。这是一场战疫的考验,也是衡量精准服务的尺码。”该镇党委书记冯会民说。
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不仅是全镇53家企业复工复产、占注册企业的98%,而是在看不见的战“疫”硝烟中,该镇还能谋划下一个大战。据该镇分管企业的副镇长李鹏辉介绍,目前投资5亿多元、占地3.34公顷的河南交联电缆有限公司电缆附件扩建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申请立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