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一座城市因水而充满灵性,因灵性而充满温情。
如今行走怀川,抬头便是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清澈的河水,还有不时映入眼帘的河渠水系、湿地公园……孕育出温润如春的品性和灵动多姿的风采,让人仿佛置身于城在水中、水在城中、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全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亲任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如是强调,节水型城市创建,是担当政治责任的具体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势在必行、志在必得”,要全员发动、全民参与、全力以赴,确保一举成功。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构建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然而,与之相应的现实情况是: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23立方米,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
善节水者,必善治水——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彰显成效
水少,更需要善治。
清晨,站在市迎宾路大沙河桥上向西望去,大沙河水面波光粼粼,一座橡胶坝蓄水将河面分割,呈现小瀑布景观。河面上,一群群水鸟怡然自得,或闲庭信步觅食,或轻掠水面曼舞……
大沙河是海河的源头之一,河道全长115.5公里,其中我市境内达74公里,流域面积2688平方公里。无疑,大沙河承担着重要的防洪和生态保护功能,并直接影响海河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而影响海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的水生态环境安全。
大沙河是焦作的母亲河,也是我市的生态轴和景观带。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总投资10.67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3.5亿元,市、县两级自筹资金7.17亿元,主要规划是对大沙河焦作城区35公里河道进行生态治理,主要内容包括水源提升、水质保护、生态绿化、防洪治理。截至目前,该项目城区核心段建设已经完成微地形整理250多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00多万平方米;中原路节点绿化项目已完成土方工程20万立方米,完成微地形整理4万平方米;上游12公里生态治理提升工程已完成项目可研、初步设计等工作。
我市还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水质安全,进而影响京津冀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的用水安全。我市总投资8.65亿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1.2亿元、自筹资金7.45亿元,通过建设绿化、排水等公用工程和其他配套设施,绿化面积140多万平方米,绿化率达80%,并建设截洪沟10公里,可为城区新增近200万平方米绿地,形成贯穿城区东西的生态廊道,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方平衡及地形塑造工作,共平衡土方145万立方米,处置建渣85.5万立方米;完成所有适合绿化区域的地形营造,种植乔木2.8万棵、草皮9万多平方米。
而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需水量逐渐增多,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显现,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全市上下正万众一心,合力推进节水攻坚。
善节水者,必善用水——节水型城市创建基础扎实
我市一份节水型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显示,5项基本条件、7项基础管理指标、13项技术考核指标三大项,合计25小项……创建节水型城市的主要任务一目了然。
节约用水,规划先行。制订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既是创建的“必查题目”,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由市住建局、水利局负责,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加强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对接,建立工作专班,把握进度要求,确保6月底前编制完成我市城市节约用水中长期规划,为我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创建节水型城市提供蓝图指导,促进我市水安全、水生态和水环境协调发展。
在市龙源湖公园,但见一条红色的步道,这是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铺设的透水混凝土地面,雨水可以渗透到地下。通过实施龙源湖公园海绵化改造等工程,通过“蓄、滞、渗、净、用、排”等措施,进行雨水收集储存处理,最大限度就地截流、收集利用。
同时,我市巩固李河等河道生态治理成效,确保水体无排污口、河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做到建成区范围内无黑臭水体;持续抓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保持水源水质达标,并按照“优水优用、就近利用”的原则,积极开展再生水利用示范工作,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
完善的节水基础设施,是实现节水目标的硬件支撑,也是创成节水型城市的重要保障。我市全面加强工程项目配套节水设施建设,使用公共供水和自备水源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和节水型器具,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确保公共建筑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
善节水者,必善惜水——节水公民、节水小区、节水企业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都不节约用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在我市的中小学校,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这句话。
近年来,从政府层面到社会各界,我市掀起了一场“节水观念的革命”,完成了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变化。为深入开展节水型单位、小区、企业创建,我市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居民家庭积极选用节水型器具,淘汰和更换非节水型器具,加快建设中水、雨水等利用设施,确保全市节水型单位和小区覆盖率均超10%。
我市还坚持“一企一策、因企施策”,按电力、装备制造、化工、铝工业、生物医药等重点用水行业,分类指导我市重点企业制订具体节水方案,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引导支持工业企业建设再生水处理设施,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变污为净”“变废为宝”,争创省级、国家级节水型企业。
善节水者,必善管水——源头拧紧用水“阀门”,提升城市节水管理水平
一座城市是否善于节水,和这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焦作的节水还源自善于管水。
为加强城市节水规范管理,我市通过建章立制,确保节水管理网络的建立和运行,从而推动城市节水工作规范管理。修订完善法规文件,全面梳理准备我市城市节水管理相关法规、规范文件等,对出台时间久远、超出时效期的法规和文件,要按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建立完善统计制度,规范节水统计制度,完善城市节水统计指标体系;全面落实推进机制,全面落实在节水技术推广、节水设施建设与改造、节水型器具普及等方面建立的工作制度。
同时,我市严格落实投入和税费制度,严格落实节水专项财政投入制度,确保城市节水财政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标;确保技术指标达标,紧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确保年降幅达标,强力推进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作;通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老旧管网改造等措施,控制城市管网漏损率。
善节水者,必善长久。城市节水,永远在路上。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为指导,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集中力量调整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绿色发展,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制约问题,长效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让水生态文明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城市、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