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已退休在家的他受组织委托,担任市关工委主任。上任以来,他殚精竭虑干工作,脚踏实地抓创新,带领市关工委一班人锐意进取、创先争优,连续夺得全国和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他荣获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先进个人、河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他,就是市关工委主任李光耀。
“党叫干啥就干啥”
李光耀出生在孟州市廉桥村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在党的关怀培养下,他进了学校,捧起书本,高中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逐步走上领导岗位。从市政协主席位置退休后,市委委派他担任市关工委主任。他表态说:“我听从组织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
上任伊始,他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夯实基础、完善网络、优化机制、创先争优上台阶”的工作思路,着重烧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是“搭台”。建议市委作出调整全市关工委领导班子的意见,并按照市委要求,完成了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的调整和充实工作。第二把火是“添柴”。积极争取关工委办公经费,各县(市)区关工委办公经费均列入财政预算并大幅增长。第三把火是“加氧”。组织召开研讨培训班和外出参观学习,不断加强媒体宣传,扩大基层关工委组织,培养骨干队伍,提高工作水平。
这一系列举措引燃基层关工委红火局面。目前,全市关工委组织达到3310个,覆盖面达92%;“五老”队伍有4.2万余人,其中“十大员”骨干1.9万人,基本实现“有青少年的地方,就有关工委;有关工委的地方,就有‘五老’活动的身影”的蓝图构想。
“干就要干好”
“关工委所做的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咱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踏实工作,干就要干好。要抓活动、树榜样、促工作,创出焦作品牌。”李光耀为做好全市关工委工作指明了方向。
他抓住焦作市“关心下一代先进村和先进社区”“知荣明耻好少年”“关爱楷模”评选活动三大载体,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提升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目前,全市累计评出市级先进村、先进社区541个,“新时代好少年”3200名、优秀辅导教师1650名、焦作市“关爱楷模”297名。
上级支持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他经常主动向市领导汇报工作,不失时机与市领导交换意见,争取市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关工委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关工委组织、队伍、活动载体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为关工委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他要求各级关工委要注重树立典型,通过深入挖掘,树立了杜永年、王兴会、谢瑾如、马立山、刘次勋等受到中组部、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表彰的“五老”楷模;推出了邱小二、庞世敏、武苗苗等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奖励的少年英雄;推广了市政府家属院、沁阳市袁屯村、修武县小营工贸区、九里山老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先进经验。
抓活动、树榜样、促工作,市关工委的先进经验得到省关工委的好评和肯定,省关工委领导多次来焦作参观考察,作出“焦作出思路、出经验、出典型”的客观评价。
“要关心贫困孩子”
他常讲:“教育关怀青少年,锦上添花不可缺,雪中送炭更重要,尤其要关注青少年中的弱势困难群体,关心贫困孩子,把温暖的阳光照进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以“知荣明耻好少年”评选活动为契机,他要求各级关工委加强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入选对象个人与家庭情况。市关工委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资助家庭贫困“好少年”368人次。
为解决广大贫困青少年的燃眉之急,他积极与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教育局和仰韶酒业等单位联系,持续开展“党建光芒·点亮希望”百万公益助学活动,为168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每年每人发放2000元助学基金,累计资金超100万元。
今年,全国、全省即将开展关工委总结表彰活动,李光耀风趣地说:“成绩在基层,荣誉靠大家。我们再加加油,争取看到全国、全省先进集体在焦作‘双喜临门’。”
市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