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山
新型冠状病毒来袭,大家被“圈”在家里,不知不觉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社区里的樱桃树悄悄开花了。
过去我的家里也有一棵樱桃树,是从父亲那边移植过来的。当初只有筷子般粗细,几年过去,已是亭亭玉立。每年春暖,莫不累枝花盛、盈院蜂鸣。麦梢乍黄时,满树赤染丹点,引来小鸟喳喳、顽童乐乐。
有人说樱桃好吃树难栽,父亲却说:“樱桃好吃树好栽。”父亲居所有片空地,兄弟送来一棵樱桃树苗,种植到院子里。种树时父亲给我传授三要诀:坑大、踩实、带原土。坑大舒展不窝根,踩实防漏风伤芽,原土利于萌生新苗。挖好树坑以后,先浇透水,等水渗下去,再植苗培土,填土过半时,需将树苗向上轻轻提一下,让树根顺溜,再层层填土、层层踩实,这样成活率较高。父亲院子里这棵樱桃树长大后,每年都衍生出许多小苗,父亲细心培养分蘖出来,移送给街坊邻居,栽活的也有几十棵。
父亲是种树行家里手,曾在我的老家嫁接过许多梨树、枣树。父亲离休后,在县关工委和老干部协会担任职务,对落实离休干部政策、关心教育青少年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在家里,他有点空闲就给我们上“政治课”,要求我们做人诚实守信、做事认真负责、工作积极努力等等。有时我们听得不耐烦,忍不住也会顶撞他老人家两句,但还是按照他的要求为人处世、学习生活。回头想想,这些批评多是修身之道,唠叨多是肺腑之言,教诲多是经验之谈。
又是阳春三月,窗外的樱桃树依然繁花似锦。我也退休几年了,秉承父亲的“衣钵”,过去服务老干部,现在关心下一代。借防疫居家机会,整理父辈的一些往事,我仿佛感受到无数父辈一样的“五老”,他们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的“浇水”,有的“施肥”,有的“剪枝”……如今,怀川大地花蕾盛开,新的希望就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