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嘉莉)受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广大农村养殖合作社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近日,因1.7亿元的还贷问题,新郑市17家养殖合作社处于“休克”状态,时刻面临破产倒闭的威胁。危急时刻,解放区法院伸出援手,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让银行撤诉、还贷暂停,为17家养殖合作社赢得宝贵的生存空间和时间。
这是一批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新郑市17家养殖合作社为筹措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向某银行各自申请了为期1年的1000万元贷款,共计1.7亿元。新郑市某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河南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为17家养殖合作社提供担保。但是,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各养殖合作社损失惨重,导致无力还款,该银行于2019年10月向解放区法院提起诉讼。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深知,贸然判决对这些养殖合作社来说无异于“死刑”,将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在开庭审理、查明案件事实的同时,承办法官积极与双方当事人协调沟通,分析贷款逾期的原因,力争使双方能够达成和解意见,为被告腾出还款时间,度过暂时性的困境。
然而,审理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养殖合作社生产经营雪上加霜,复工复产举步维艰。“猪瘟疫情对我们的影响很大,疫情发生后,村封了,屠宰场的人进不了村、拉不走猪,猪卖不出去,贷款就还不了,这可咋整呀?我们死的心都有了。”新郑市某养殖合作社的饲养户痛苦地说。
疫情当前,承办法官火速连线原、被告双方,在网上开庭审理此案,因涉案人数众多,案情复杂,解放区法院民事审判团队提前作了准备,积极与各方沟通,认真阅卷梳理案情,分析归纳争议焦点,统筹安排庭审时间,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形成共识,共克时艰,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这样的案子,按照惯例法院是不会劝银行撤诉的,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已经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他们需要帮助,需要缓口气,另外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我们不能漠视他们的痛苦,法律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温度的。”承办法官说。
这期间,承办法官一遍一遍地给银行做工作,从国家大政方针到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讲政策、说法律,分析利弊,不断与银行进行协商,希望能延长还款期限或者分期归还。与此同时,承办法官还一直给17家养殖合作社及担保公司做工作,告诉他们作为被告应履行的义务,让他们积极想办法周转资金,主动配合银行履行还款义务。
经过法院不间断地沟通协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意见,该银行有意灵活处理还款事宜,延长了各养殖合作社的贷款还款期限,主动撤回17个案件的起诉。
“当前,正值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之际,解放区法院将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中心工作,依法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充分运用移动微法院、‘云上法庭’、电子送达等信息化手段,完善法院与企业联系机制,畅通涉企纠纷快速审理通道,为受疫情影响而不能正常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法治力量。”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