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温县法院及时转变诉讼模式和审判执行方式,将“智慧法院”技术应用作为办案人员必修课,全员培训、全员上阵,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立案“不打烊”、审理“云端见”、执行“不掉线”,调解“面对面”等非接触式司法活动,通过多种平台实现了“隔空办案”,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不停、审判业务不误、公平正义“不缺席”。
四方连线“不见面”
2月12日下午,随着法槌声响,一起盗窃案件在网上开庭。一场特殊的“不见面”式的远程庭审上演。
此次开庭,温县法院启用了先进的互联网远程庭审系统,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律师、被告人四方连线,“隔空对话”,举证质证、法庭陈述和法庭辩论等程序通过视频全部实现,整个过程完整流畅、画面清晰、秩序井然、快速高效。温县法院对该案适用了认罪认罚程序,被告人马某对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无异议,并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主审法官当庭对案件进行了宣判。
疫情防控期间,温县法院依托中国诉讼服务网、河南移动微法院、云间网上法庭、微信视频等多个信息化平台,成功将审判工作搬到了网上,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庭审,做到了防疫、审判两不误。截至目前,该院网上审理案件127起。
诉讼保全网上办
疫情期间,当事人想打官司,想申请财产保全,但不便出行,担心对方转移财产,怎么办?面对当事人的焦虑,2月14日,该院果断推出新举措,利用信息化手段开通了网上诉讼保全,及时办理在线查控。
家住孟州市的赵某因任某欠自己的4万元钱迟迟不还,便于2019年12月将其告上法庭。此时正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待在家里的赵某一直担心任某会随时转移财产,于是请求法院诉前保全。
该院迅速连线阳光财险公司,以诉讼责任保险的形式为赵某提供了担保。保险公司网上审核后将保单发至温县法院,法院工作人员及时审核,并立即制作裁定书在线提起查控,迅速冻结了任某责任内相应额度的存款。
“真没想到,坐在家里不动,打了几个电话就把事办妥了,这网络诉讼保全真是太方便了。感谢法院帮我解决了这块儿‘心病’。”赵某高兴地说。
“隔空”摇号选机构
“刚才通过摇号,摇出的是3号评估机构,大家都看清楚了吧?”
“看清楚了。”
“你们有没有异议?”
“没有。”
2月18日,温县法院通过手机视频连线、“隔空”摇号的方式,公开随机选择评估机构。
为确保双方当事人身份合法,执行干警和技术部门工作人员提前核实双方身份,待本人上线后,在微信群告知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及相关程序,通过摇号机4次随机摇号,双方一致确定了首选机构、备选机构,书记员全程记录在案,并全程录像和视频截图进行取证。
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
同一天,该院还成功对两套价值110余万元的房产进行了拍卖,全程电话沟通、网上看房、网上拍卖。截至目前,该院已成功在网上拍卖了53件拍品。
法律文书“云送达”
一直以来,“找不到”和“送不到”是困扰法院送达工作的两大难题,尤其是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更是增加了送达的难度。
2月21日,温县法院和中国电信温县分公司合作,正式启用“人民法院阳光执法送达云平台”,干警只需点点鼠标,法律文书就能以手机短信的形式,精准抵达当事人的手机上,实现送达“零接触、零等待”。
“云平台可将案号、案由、法律文书等案件信息直接上传至云端,并秒发至当事人手机。”该院执行局局长杨得坡高兴地说,“更牛的是,云平台竟然可以‘感受’到当事人是否接收、是否查看了法律文书,并且做到一案一留痕,方便当事人查阅和法院保存送达依据。云平台还有人员信息验证系统,解决了当事人隐瞒个人信息或谎报个人信息的问题,使电子送达更加精准高效。”
云平台的上线,使该院送达一份法律文书的时间大幅缩短,由原来的3天至5天缩短至几分钟,过去十几个人才能完成的任务,如今一两个人就能搞定,既方便了当事人,又节约了司法资源,办案效率大幅提升。
电子阅卷来“助攻”
“过去,律师阅卷要先跑到法院审批,然后到档案室登记、排队、调卷,人多排队是常事,赶上开会或开庭,则要跑上好几趟。现在好了,不用再往法院跑,在家就能阅卷,真是太方便了。”体验了温县法院的新举措,律师们高兴得纷纷点赞。
疫情期间,温县法院积极推广网上电子阅卷,将档案室和业务部门无缝衔接,通过扫描、录入、转存将纸质卷宗数字化,然后通过“云柜中间库”,实现了电子卷宗从立案、审理、归档等各个环节全流程线上可调用、节点可查询、进程可监控。需要阅卷的律师在家或在律师事务所就能进行“不接触”、无障碍阅卷,既节约了诉讼成本、节省了时间,又及时保障了当事人的权益,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全省180多家法院中,律师网上查阅电子卷宗共102人次,仅温县法院就占4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