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一早,马村区马村街道党工委大院里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把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了该街道党工委书记颜航手中。来者是马村区第一例也是唯一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韩女士及家人,韩女士在治愈出院并经过两个14天隔离后,终于亲手送出了自己的心意,感谢党和政府雪中送炭、热心相帮。
接到锦旗和感谢信后,颜航也向韩女士及其家人连连致谢,感谢他们心中牢牢牵挂身边人的健康,用高度自觉与自律,成功防止了病毒扩散,没有传染给一个人,没有累及父老乡亲,令人敬佩。
一封感谢信、一面锦旗及双方互致敬意的感人画面,使韩女士再一次进入记者的视线。1月21日,韩女士由武汉市武昌区乘列车返回马村街道丽景社区父母家中,2月3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从离开武汉至今,韩女士经历了隔离、确诊、治疗、再隔离的生命考验,她的一系列“硬核”防疫操作堪称“教科书式”的典范。其居住地马村街道也因此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战“疫”实战大考,用勇敢、温情与坚守迎来了春暖花开。
“硬核”操作硬在哪里?
关键词:自觉与自律
首先,自武汉踏上回乡旅程,韩女士就做好了个人防护工作。她乘火车全程戴口罩,途中没有和任何人交谈。下火车后乘坐出租车时,她主动坐在后排,没有与司机正面接触。
紧接着,回到家后,韩女士没有与父母有任何近距离接触,全程佩戴口罩,并坚持自己单独住一间卧室。一日三餐由父母送到卧室门口,她独自在卧室吃饭。即使家人聚餐,她也坚持自己在卧室里吃饭,避免了家庭聚集传染风险。
1月25日、1月27日,韩女士出现发热症状后,就佩戴口罩先后到市第三人民医院、马村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过血常规及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正常。韩女士继续回家自行隔离,并携带检查结果到丽景社区主动报备返乡情况。
1月31日晚,韩女士再次出现发热症状,就佩戴口罩到马村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经检查诊断,医院专家组判断其为高度疑似病例,随即将韩女士转诊至市第三人民医院。
2月1日,韩女士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随后确诊为新冠肺炎。
2月20日,韩女士出院。在马村区集中隔离观察点隔离14天后回到家中,又自行隔离了14天。“这样更安全一些,尽可能不给家人和周围人带去不必要的麻烦。”她说。
操作其表,品格其里。做好个人防护与隔离,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也是对全社会负责。韩女士出生在军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退役军人。“推己及人、自觉自律。”这是韩父经常教育儿女们的。正是在这样家风和家教的培养熏陶下,韩女士才做出这番“教科书式”的“硬核”隔离,虽有11名密切接触者,但都安然无恙。
防疫考卷怎么答?
关键词:勇敢、温情与坚守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封感谢信。信中,韩家人细数马村街道党员干部给他们一家人的帮助和关心,读起来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对我们来说,家人确诊患病是不幸的,但我们又是幸运的,党和政府给了我们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这分关爱不仅包含了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还有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如亲人一般的帮助。”
“2月3日那个夜晚,我们终身难忘。是颜航书记、王冲主任自始至终的陪伴和鼓励,让在医院焦急等待检查结果的我们坚定信心渡过难关。”
“‘你们有什么需要,有什么不舒服的,家里缺啥少啥都可以给我们打电话。’每天街道纪工委书记侯翔和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范增增的电话成了我们的定心丸。你们冒着被传染的风险给我家消杀,每两天上门收一次垃圾、每天上门送一次蔬菜,一点点给我们传递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
这封感谢信背后,涌动的是马村区党旗下凝聚起的“红色力量”。韩女士所在的丽景社区共有140多栋楼,居民一万多人,人员流动性大,管控难度高。韩女士被确诊疑似病例后,马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副区长孙振清现场调度,马村街道组织精干力量,在原有防控的基础上加大防控和消杀力度,第一时间用隔离栏对韩女士居住的居民楼进行整楼封闭,三个单元36户居民实行封闭式管理,确保疫情不扩散。
与此同时,全社区党员、返乡大学生、群众组成了近100人的志愿者队伍,社区报到墙上留下了他们义勇的签名。百名志愿者分成宣传组、卡点组、消杀组、流动组、信息报送组5个小组,每名志愿者分包两个楼栋,全面排查、消杀,消除隐患;出动宣传车、拿起小喇叭、悬挂条幅100余条、发放宣传彩页4000余份,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事情真相、进展情况和防控措施,消除大家的恐慌情绪……那段时间,侯翔和范增增身穿防护服,走向韩女士家门口收垃圾的一幕,成为社区里最温暖的背影。
“感谢你们用温情和坚守,让我们一家迎来春暖花开,迎来重生和希望!”感谢信中的这句话,印证了马村街道党工委领导的“红色力量”,完全具有守护辖区群众的强大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