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 通讯员关建伟)春天的北部山区,青山叠翠、山花烂漫,各个沿山公园游人如织,多个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北山条例》)颁布实施3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市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北山法制体系,强化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日常监督,谱写了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篇章。
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法制体系更加完善。自2016年6月启动北山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到2017年3月10日颁布实施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北山条例》,历时9个月,市人大多方调研,多次审议,在全省率先为一座大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完成了地方立法工作。根据《北山条例》的立法要求,市政府制定了10项配套管理办法和制度;编制完成了《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设立了223块北山生态环境保护界碑;成立了7个县级北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中心;完善了市、县、乡、村北山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北山条例》的颁布实施,让北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实现了从行政管理到法制管理的转变,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北山条例》颁布实施后,市人大、市政协领导高度重视,每年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视察调研,督促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职,增强全市人民参与北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市人大连续3年就贯彻落实《北山条例》进行执法检查,专门列出议题,听取审议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并将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办理,跟踪监督落实。市政协每年都开展专题视察,就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工作开展。我市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联动、公众参与”的北山生态环境保护局面。
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北山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良法”与“善治”有机结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共存,我市北山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北山资源科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我市共整合政府专项资金、矿山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近6亿元,建成了缝山公园、龙翔矿山公园、黎明脚步公园、卢亮沟户外出发营等一批集休闲、郊游、健身、娱乐、科普为一体的矿山公园。2019年,我市争取到专项用于北山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3.7亿元,启动“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9个;中铝、千业水泥、金隅水泥绿色矿山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遴选;东部商砼产业园已建成1个年产8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的搅拌站。“山水林田湖草”等项目的启动和绿色矿山的创建成为我市利用北山资源的新起点。
“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未来可期。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保护利用规划的要求,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抓好《北山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协调力,努力把北山建成我市产业转型的试验区、绿色发展的主阵地、休闲健身的后花园和造福子孙后代的生态乐园。”市北山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