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有关部门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应举措。一时间,市场掀起一股“新基建”的热潮。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基建”有助于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方法,被很多人视为应对挑战、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然而,抓住、用好这个机遇,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有序推进,切忌一哄而上,盲目跟风,随意为之。
向云“迁徙”,实现零售转型;数字“赋能”,提升制造效率;精细饲养,确保农牧质量;智慧管理,破解“大城市病”……“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并非简单指向个别企业、某些行业,而是广泛面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新动能。
发展的机遇,总源于对需求的探索与把握。抓住“新基建”之“机”,也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各地要立足当地禀赋、产业分布,考虑市场需求和本地发展实际来统筹;也要建立新机制、明确新主体,进行周密规划和科学评估;更要根据财力和债务的承受情况循序渐进推进,避免一哄而上,形成新的过剩或风险隐患。
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善好制度与服务。人们期待着,“新基建”的效用将更好释放,更大程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