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晓琳)缅怀逝者表达的是对亲人的感念与尊敬,只要缅怀先人、思亲怀故的真心真情在,祭扫形式就应该随时而变、顺势而变,用文明祭奠的形式,为清明祭扫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文明元素。清明临近,一年一度的祭扫高峰即将来临。为切实巩固前一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成果,严防清明期间因人员流动和聚集引发疫情传播,市文明办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尽量减少或不到集中埋葬点、公墓等场所进行集中祭扫,代之以家庭追思或网络祭奠等形式缅怀故人。
创新形式,倡导文明祭祀。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尽量减少或不到集中埋葬点、公墓等场所进行集中祭扫,代之以家庭追思或网络祭祀等形式缅怀故人,以带有时代特色的文明祭祀方式倡树疫情防控新风尚。
移风易俗,实行节俭祭祀。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礼葬的新观念。老人在世时,大家对他们多关心、多尽孝,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去世后,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的方式寄托哀思,让逝者安息、生者无憾。
遵守规定,实现平安祭扫。祭扫时,大家要听从管理部门的安排,增强安全意识。城市街区要防止烧纸祭扫污染环境,做到文明祭扫、绿色祭扫;农村地区要防止家庭人员聚集祭扫、坟头烧纸、燃放烟花爆竹,严防火灾发生。
作好防护,确保健康祭扫。目前正是防疫关键时期,广大市民要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和路线,服从相关工作人员安排,错峰祭扫;要按照科学指引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勤洗手、戴口罩,拜祭人数不宜过多,不聚餐。
市林业局也提醒广大市民,目前是在森林高火险期,严禁一切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抽烟、野炊、烧荒、电猎、传统祭扫等行为都在禁止之列。《森林防火条例》明确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