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阳区法院,有这么一位法官,她天天风风火火、匆匆忙忙,说话如机枪,恨不得把每件事都“突突”干净……她是全院的办案能手、调解高手,各项指标名列前茅,公正、高效是她的标签。这位个性鲜明的女法官就是刚刚被省高级法院授予个人二等功的曹君萍。
2006年,大学毕业的曹君萍如愿考入法院工作。从最初的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如今的审判员,从刑庭、立案庭、审管办、民庭再到速裁团队,虽然岗位、身份多次转换,但维护公平正义、捍卫人民权益的信念始终没有变。
2017年,曹君萍被分到速裁团队,和1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共同组成了曹君萍速裁团队,对海量的民间借贷、交通事故、物权确认等案件进行集中、快速审理和调解。在山阳区法院,速裁团队的每个人都像是被拧上了“发条”,说话快、走路快,脚底像踩了“风火轮”。曹君萍也不例外,平均每天要审理案件七八起,最快的当天立案、当天送达、当天调解、当天结案。近3年来,曹君萍平均每年审理案件647起,2019年审结速裁案件863起,结案率98.97%,服判息诉率90.1%。
速裁团队的办案节奏很快,就像工厂里的生产线,有时候忙得连喝口水、上卫生间的时间都没有,经常是加班加点连轴转。曹君萍却淡然地说:“习惯了,就自然了。自己忙点、累点不算什么,能及时把群众的矛盾纠纷解决才是我最大的快乐。”
结案只是基础,“事了”才是目标。工作中,曹君萍始终坚持调解先行,对有调解可能的案件,尽量创造条件进行调解,送达调、庭外调、庭后调、判后调成了“家常便饭”,代理人调、亲友调、同学调成了她的强力外援。她还巧妙利用“对症下药法”“背对背调解法”“趁热打铁法”“乡风民俗劝导法”等调解方式,调解了一大批案件。
曾有一个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购买了被告的小产权房,由于手续出现问题,该购房合同一直没有变更到原告名下,原告付了房款却一直无法入住。2019年下半年,该案分到了曹君萍速裁团队,原告要求全额退还房款及期间产生的利息。详细了解案情后,曹君萍开始分头给双方做工作。“原告意愿很明显,就是想拿回房款,而被告是工薪阶层,一下子拿不出20多万元。通过给双方分析利弊,初步达成被告分期还款的意向。”曹君萍说,“为了解决双方纠纷,我们找了个折中办法,同时为了约束被告,法院还加上了违约条款,如果被告逾期还款,原告可以直接索要全部房款并主张违约金。”
该案原本可以调解结案,可原告突然要求被告承担自己的律师费,被告一气之下不同意调解,要求法院判决。无奈,曹君萍依法判决被告全额返还房款及相关利息。
拿到判决书后,被告后悔了。判决生效后,被告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返还房款,可短时间内实在凑不出这么多钱。被告又主动找到曹君萍:“曹法官,您再帮我跟原告说说吧,这个结果真的不是我想要的。”
就这样,曹君萍又开始了她的判后调解之路。她对原告说:“如果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对方又不能一次性拿出所有钱款,时间将会拖延更长,如果还按照之前约定的分期付款,最起码你每个月都有钱进账。”同时,她告诉被告:“一旦原告同意分期付款,你必须按时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否则你将会上黑名单,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对你和子女今后的生活都有影响。”在曹君萍的不懈努力下,双方最终和解。
案结、事了、心服、高效,这是曹君萍一直追求的办案目标。每次在开庭前或调解前,曹君萍都会认真审阅每一份卷宗,归纳争议焦点,找出调解突破口,耐心调查、细心梳理、平心调解。“速裁团队审理的都是相对简单的‘小案子’,但每一起案件都事关老百姓合法权益,容不得丝毫马虎。”曹君萍说,办案不仅要快,好才是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曹君萍和她的速裁团队迅速转变办案方式,通过“云法庭”“掌上法庭”等远程审理方式,共审理调解案件30余起,电子送达100余次,做到了防疫、办案两不误。
作为基层法院的一线法官,曹君萍看的是人生百态、评的是家长里短、判的是人情冷暖。经过时光历练,她的办案经验和能力日益增长,但每每提起法槌,依然感觉重似千斤,因为她知道自己要用良心作出公平的裁判,只有倾尽全力才能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