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答: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经过14天潜伏期观察,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始终为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
问:无症状感染者可通过什么途径发现?
答:目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一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三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主动检测;四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开展主动检测。
问:无症状感染者有无传染性?
答:根据国家和部分省开展的密切接触者监测数据,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存在二代病例续发情况,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个别由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聚集性疫情,有小样本量的研究显示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样本中的病毒载量与确诊病例没有太大差异。综合目前的监测和研究,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染性,但其传染期长短、传染性强弱、传播方式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部分专家认为,鉴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呼吸道标本能检出病原核酸,但由于无咳嗽、打喷嚏等临床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机会较确诊病例相对少一些。
问:如何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的风险评估及防控工作?
答:无症状感染者存在传播风险。一是传播的隐匿性。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其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导致的传播也难以预防。二是症状的主观性。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难以被发现。三是发现的局限性。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现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病例密切接触者主动筛查、感染来源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对高风险地区人员的主动检测发现,尚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难以被发现。
为此,要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工作,加大筛查力度,将检测范围扩大至已发现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等。一旦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要立即按“四早”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也要实施隔离医学观察。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