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我想你了。”“快了,马上就回家了,爸爸也想你了。”“老公,啥时候能回家?”“就这几天吧!”前段时间,身在北京防控一线的郑庆凯只要是与儿子和妻子视频聊天,话题总离不开“回家”两个字。
3月15日,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院发热专家组成员郑庆凯接到医务处紧急通知,要求他第二天一早会同市卫健委、市公安局等部门人员一道,组成一个疫情防控转运小组,立即赶往北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那些境外回来的焦作人从安置点安全顺利地转送到返焦的火车上。
郑庆凯接到通知的第一反应,就是欣喜。因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真正能到防控一线的机会很少。而现在,“外防输入”已经成为抗疫主战场,有这样一个能冲锋在前的工作交付与他,这让有着18年党龄、早早就交了请战书的郑庆凯感到非常荣幸。
晚上到家,讲明了情况,安顿好妻儿,告知了父母,收拾好行李,郑庆凯安心地睡了一觉。第二天6时,他迎着曙光踏上了征程。随后,他与防控转运小组其他几名成员赶到郑州,再坐高铁于15时到达北京,接着赶到集合地点参加相关培训,熟悉具体流程。20时,郑庆凯就接到通知,立即到指定地点接收境外返焦人员。在这期间,他只吃了一碗泡面充饥。
初春的北京,夜晚格外凉。接收点外,没有来得及充分准备的郑庆凯穿着一体式防护服,被冻得直打哆嗦。不过,当他接到从欧洲归国的第一位留学生时,还是非常激动的。那一刻,郑庆凯对“回家”两个字又有了新的理解。因为,当这位留学生听说是老家的人来接他回家时,眼眶湿润了,说话也有些哽咽。无法拥抱,也不能握手,郑庆凯给予对方的只有尽可能多的言语安慰和眼神鼓励。这位留学生告诉郑庆凯,现在是他辗转奔波几个国家、历经几十个小时后,心里最踏实的时候。
22时,郑庆凯将这位留学生送到临时住宿点,与工作人员完成交接和信息采集工作,回到住宿的酒店已经是次日1时了。短暂休息了3个多小时,早上5时,他又出发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郑庆凯每天都要经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场景。从英国回来的年轻女孩,在听到郑庆凯说着熟悉的家乡话后,顿时泪流满面。从土耳其回来的小伙,见到郑庆凯后,一再询问焦作的疫情防控情况,并再三感慨“还是回家好”。带了六大包行李从欧洲回来的留学生,看到郑庆凯他们热情地帮助自己搬运行李时感慨地说:“这次回家,再也不走了。”
为了让这些经历千辛万苦才返回家乡的人感到更多温暖,郑庆凯与小组成员一道,力所能及地多准备一些热水、饮料、巧克力和其他小食品,让一身疲惫的老乡们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感到来自家乡人的热情。
作为防控转运小组中唯一的专职医生,郑庆凯每接到一位境外返焦人员,都要反复地向他们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告知他们国内的疫情防控规定以及焦作市对于隔离人员的相关要求和社区对隔离人员提供的各项服务等,让他们可以轻松面对回家后的生活。
在这段日子里,郑庆凯每天穿着防护服至少工作12个小时。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就尽量少喝水,有时直到交班之后才吃饭。而每次脱下防护服,他全身就像水洗一样。
不知不觉中,在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轮班值守中,郑庆凯与小组成员已顺利接送境外返焦人员60余名。
近期,随着有关部门对入境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调整,郑庆凯也将完成这次任务。
“今天,我在新闻中看到,我们医院参与援鄂医疗队的战友们都回家了,我也快回家了。只是,我也不知道重新踏上家乡的土地时,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在与记者的通话中,快要回家的郑庆凯话语中充满了期待。
注:记者昨日得知,郑庆凯与我市疫情防控转运小组所有成员已经返焦,目前在宾馆实行统一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