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4月8日,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刘村村民在武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加工怀红菊。该合作社以种植、加工、销售“四大怀药”为主,产品出口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怀药地理标志性企业。该合作社发展175户贫困户成为加盟社员,指导他们种植怀药,同时还安排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到加工车间上班,确保其有稳定的收入。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
图② 4月8日,孟州市槐树乡焦庄村,务工人员正在蔬菜大棚里采摘长豆角。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焦庄村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20座,种植草莓、圣女果、黄瓜、青椒、芸豆等果蔬,预计年纯收益70万元,带动该村32户贫困户和全乡11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本报记者 王龙卿 通讯员 贾黎明 摄
图③ 博爱县孝敬镇赵郭村贫困户秦东生在承包的温室大棚内劳动。该村蔬菜种植项目是2019年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80万元,共建设5座半地下温室大棚,每年租金6.8万元,并为贫困户提供3个公益岗位。贫困户秦东生租种的大棚每年可以收入5万元。 本报记者 翟鹏程 摄
图④ 4月8日,焦作鸿鑫友谊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该公司是沁阳市柏香镇政府采用“政府+科技+龙头企业+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建成的产业扶贫基地,利用入股分红形式辐射带动全镇62个村的441个贫困人员增加收入,并为当地群众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本报记者 杨 帆 摄
图⑤ 4月3日,武陟县北郭乡西余会村河南天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牧场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奶牛进行防疫。该公司是一家集奶牛饲养、牧草种植、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近年来,积极探索“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通过与乡政府签订“奶牛托管”项目、与周围农民签订青贮收购协议,不仅为周边的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
图⑥ 4月7日,孟州市化工镇丰润园生态农业观光园,村民正在修剪梨树枝。该项目是一个集农林牧渔综合开发、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的综合性园区,流转土地200余公顷,不仅带动了周边农户进行农产品种植,还提供了岗位,增加了群众收入。 本报记者 宋崇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