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王蕙丽 焦作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主发布人:
赵红兵 中站区委副书记、区长
发布人:
薛慧庆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杜洪波 中站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张海军 中站区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林 利 中站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
春风渐暖,绿意更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站区早响应、早谋定,勇担当、善作为,打好疫情防控“组合拳”,跑出复工复产加速度,双线作战出实招、见实效,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截至目前,中站区始终保持新冠肺炎零确诊、零疑似的“双零”记录;今年1~2月份,中站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两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位。在昨日上午举行的焦作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上,中站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红兵介绍了中站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守土有责 守土有方
构筑战“疫”坚固防线
生命至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站区不惧风雨、沉着应战,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凝聚全区力量,构筑铜墙铁壁,打响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阻击战、总体战。
高位统筹强化指挥链。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一室五组”和3个工作专班,每日会商研判,统一指挥调度。严格落实常委包片、副区长包线、县级干部包村(社区)、区直部门包楼院小区“四包”机制,推动防控责任层层落实。组建了区、办、村、组、网格五级防控网络,并抽调371名机关干部下沉网格,与基层2000余名党员分片定责,确保防控一线力量充足。
联防联控阻断传播链。严防输入风险,组织80余名公安、城管、交通、医疗人员在辖区3个高速路口设立疫情监测服务点,细化辖区管控单元设立158个疫情监测点,对所有市外返乡人员一律建档跟踪、监督落实居家隔离措施,每天登记报告健康情况。强化人员管控,全面实行“3332”工作制度(安排区直部门三分之一在职党员下沉基层协防,推行社区(村庄)统一登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生活必需品“三统一”服务机制,对家户采购人员实行“三天一人次”外出管理机制,对企业上班人员实行居住地单位“双路条”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外出集聚,有效阻断疫情传播。
优化整合提升保障链。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集中采购、统一分配防护物资,始终保证4~7天的消耗量库存。改扩建中站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优化预检分诊流程,设置专用隔离病区,24小时在岗值班,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组织农超对接,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疫情期间全区市场供应充足,生活必需品和防护物资价格稳定。
精准对接保障管控链。开展精细排查,借助大数据平台以及群防网络,详细掌握境外返区人员动态。实行全程管控,组建了境外人员接送队,安排4名医护人员和2辆救护车24小时值班,专门负责人员接送,防止人员失控。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
生产生活秩序按下“快进键”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中站区科学研判疫情形势,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有力有序恢复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全面推进复工复产。鉴于疫情风险等级较低,中站区第一时间制定企业复工复产方案,配套出台支持政策,组建复工复产服务专班,坚持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环保管控“三同步”,重点企业、规上企业、产业链企业“三优先”,分类指导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抢抓上级密集出台各项支持政策的有利机遇,积极谋划包装申报项目,20个项目进入省财政厅专项债项目库,总投资达76.69亿元,3个项目已经获批发行,获批专项债资金1.7亿元;20个项目进入中央投资和新增中央预算投资项目库,总投资17.7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总投资612.7亿元的124个区重点项目一季度完成投资11.3亿元,省市重点项目实现应开尽开。持续开展精准招商,探索创新“云招商”“云签约”等招商新模式,今年洽谈对接项目22个,总投资250亿元,其中新开源PVP、中国宝武综合物流园二期、脱颖无车承运等9个项目签约落地。
加快推进城市提质。按照“四改”要求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首批59个老旧小区获得上级改造补助资金4300万元,4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建设有序推进,怡光路城区段、跃进路大修工程以及白马门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在抓紧施工,纳入生态城一期的“十路三河三校三片区”项目规划设计已完成初步评审。
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协调辖区企业优先录用本地贫困劳动力,协助务工人员办理健康证,点对点包车运送赴市外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稳定贫困群众务工收入。坚持把扶贫项目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谋划实施总资金2023.4万元的26个扶贫项目,目前已全部开工。
统筹推进底线任务。全面压实安全责任,扎实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前的各项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稳步扩大风险隐患双预控体系覆盖面,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清明节等敏感时段,把森林防火作为重点,今年清明期间辖区实现零火情。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紧盯PM2.5、PM10等指标,扎实推进“三散”治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