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动肿瘤防治事业再上新高度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20 年4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聚硬核力量
筑牢防癌屏障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动肿瘤防治事业再上新高度


作者:本报记者 朱传胜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该院党委书记杨永国(右)与郑大一附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国家癌症中心肿瘤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任代敏教授(右二)在该院基因与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参观。
  该院引用机器人手臂辅助开展手术。
  肿瘤多学科会诊。
  美国瓦里安Trilogy高精度立体定向直线加速器。
  该院购置的应用于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的PET-CT。
 
   

  编者按:2020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旨在增强全社会癌症防治意识,有效遏制癌症带来的社会危害。在豫北地区,说起肿瘤治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豫北地区知名的肿瘤诊疗品牌,已有50余年肿瘤诊疗临床经验。近年来,该院积极探索肿瘤新型治疗手段,目前已建立一支从诊断上涵盖分子病理、基因检测等精准检查,从治疗上覆盖外科、放疗、化疗、微创介入、靶向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等多学科的肿瘤诊疗精英团队,在癌症早诊早治、临床科研创新、肿瘤规范化治疗等方面成果显著。该院还充分发挥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和国内知名医院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合作,让我市患者不用到北上广的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规范、有效治疗,助力我市肿瘤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如今,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主要因素。癌症关系千千万万人群,是重大民生之痛,同时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仅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多次提及“医疗”,其中“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实施癌症防治行动”等缓解民生痛点问题的举措也被写入报告。

  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有50余年肿瘤诊疗临床经验的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肿瘤医院),在肿瘤诊治领域持续发力,以敢啃硬骨头的自觉担当,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激励医务人员科研创新,积极探索肿瘤新型治疗手段,催生出一系列丰硕成果,该院党委书记杨永国说:“给患者提供高端、便捷、最佳的治疗方案,满足患者诊疗需求,是我们的职责。”

  高风险高难度手术

  彰显肿瘤综合诊疗实力

  今年3月份,一场肿瘤手术攻坚战在该院打响。

  接受手术的是一名62岁的女患者,其左侧臀部长了个比成人拳头还大的肿物。因臀部肿瘤局部血管分支多,血供丰富,容易导致术中大量出血,再加上手术视野不清,往往不能完全切除,且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所以臀部巨大肿瘤切除术是所有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况且,这名患者基础病多,还有重度贫血。

  此前,多家医院均因手术风险高而拒绝为这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事后,患者家属经多方打听,找到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多学科会诊中心求治。根据这名患者的病情,该中心经多方考虑后作出大胆决定,推荐该院创伤显微骨科主任倪国骅实施手术。

  骨科专家跨界做高难度肿瘤手术,这在该院尚属首次。然而,该中心如此安排,并非儿戏。因为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臀部肿块约15cm×10cm,血供极为丰富,术中恶性出血事件发生率极高。在创伤显微骨科,倪国骅在处理此类手术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倪国骅邀请10个相关专业科室主任到该科进行会诊,为患者精心制订周密的手术计划及预后方案。3月6日,倪国骅决定联手骨科一区主任陈长青,向这场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发起了挑战。最终,经过两个小时鏖战,巨大的臀部肿瘤被成功切除。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这个肿瘤为恶性肉瘤。目前,这名患者仍在该院接受化疗等治疗。

  一场高风险、高难度手术的背后,彰显了该院在肿瘤领域的综合诊疗实力。目前,该院已建立一支从诊断上涵盖分子病理、基因检测等精准检查,从治疗上覆盖外科、放疗、化疗、微创介入、靶向治疗、免疫生物治疗等多学科的肿瘤诊疗精英团队,设置有肿瘤内科(2个病区)、呼吸内科、胸外科(2个病区)、普外科(3个病区)、妇瘤科(2个病区)、乳腺外科(2个病区)、消化内科(2个病区)、中西医结合科、放疗科、介入科、病理及分子诊断科等20多个与肿瘤紧密相关的专业科室,专门从事肿瘤防治工作的医生91人,其中硕士以上达到46%。

  肿瘤防治,赢在整合。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其肿瘤治疗手段全学科亚专业划分细的专科优势,整合多学科专家资源,探索实施肿瘤“首诊MDT”治疗模式,也就是说,只要是首次来该院就诊的患者,都将通过多学科专家组提供诊疗方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胸外科一区主任郭金成带领他的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与郑州、上海、海南等地知名医院的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合作。这意味着,一些肿瘤患者不但可以享受到该院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的诊疗服务,同时郑州、上海、海南等地知名医院的专家团队还会为其会诊,这相当于辗转数家知名三甲医院就医。近年来,已有数百名肿瘤患者享受到专家“抱团”带来的实惠。

  不断创新治疗技术

  为肿瘤患者造福

  让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都得到提高,也一直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目标。近年来,该院不断创新,始终走在肿瘤医疗科技的前沿,为患者提供各种痛苦小、疗效好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新技术。

  癌症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难题,不少癌症病人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却无法忍受癌痛的折磨。针对这一项课题,该院肿瘤内科一区副主任李丽不负众望,带领团队开展的鞘内自控镇痛泵,为难治性癌痛患者提供了有效的镇痛手段。去年年底,该科收治了一名晚期结肠癌合并骶椎骨转移患者。因为剧烈的癌痛,这名患者已经到了不能入眠、不能进食的地步。虽然口服大剂量的吗啡类镇痛药物,但仍然达不到止痛的效果。因为疼痛,这名患者甚至要放弃生命。对这名患者,该科将这项镇痛新技术运用到他的身上,第二天疼痛就被控制住了,吃饭、睡觉再也不愁了,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这项技术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仅在去年,该院又有一大批新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在普外二区,该科主任乔祖俊带领团队在持镜机器人的辅助下,成功实施了一例结肠癌手术。这不仅标志着该院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方面实现新突破,还意味着焦作市正式迈入手术机器人时代。此前,该科还运用3D高清腹腔镜系统开展的首例直肠癌根治术,填补了我市这项技术的空白。在妇瘤一区,由副院长王虹带领医生孙丽莎、张娟等在我市率先开展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为子宫肌瘤以及各种良性疾病需要切除全子宫的患者实现了无创治疗,满足广大女性患者对健康和美丽兼得的需求。

  如今,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该院在肿瘤诊治领域收获颇丰: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基于流式细胞仪进行宫颈分泌物的检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乳腺微创旋切术、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妇科肿瘤的三维腔内放疗等技术均填补了焦作市空白。同时,该院发挥介入治疗优势,完成肝癌的精细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泌尿系肿瘤的介入治疗等。日新月异的肿瘤治疗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为他们战胜癌症树立了信心。

  持续加大肿瘤领域科研攻关力度

  去年,国家卫健委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强调要加强癌症相关学科建设,集中力量加快科研攻关。对此,该院积极响应,专门设置科研办,持续加大肿瘤领域科研攻关力度。

  为打造我市科研平台、提升科研水平,助力学科建设,市卫健委研究批准市区4家医院15个实验室为我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其中,涉及肿瘤领域的4个重点实验室全被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囊括:以该院党委书记杨永国为首的肺部肿瘤医学重点实验室;以副院长马望为首的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以副院长王虹为首的妇科肿瘤医学重点实验室;以病理科主任刘建民为首的分子病理医学重点实验室。

  此前,该院实现了“YAP1-TEAD4-ERα轴对ERα增强RNA转录调控及他莫昔芬耐药型乳腺癌成瘤性的研究”等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这在焦作市卫生系统是史无前例的。仅去年,该院科研立项达24个。

  为了给攻克肿瘤提供人才支撑,该院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去年3月份,作为该院领导班子新成员,副院长马望首次在医院会议上亮相。作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人才、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科技创新十佳专业人才,他将致力于加强院校融合,致力于肿瘤学科发展,为该院实现攻克肿瘤的研究以及“省内一流的三级甲等医院、著名肿瘤防治中心”的愿景增添一分力量。另外,该院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取得优异成绩:该院妇瘤一区医生孙丽莎在第十一届“我行我秀”内异症规范化手术视频大赛河南半决赛中脱颖而出,将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大赛;在天津市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栓塞介入治疗大会暨第二届中国肿瘤物理消融治疗学术大会上,该院CT室青年医生崔园春作为我省唯一进入决赛的医生代表,凭借不俗的表现获得三等奖……

  关起门来埋头苦干或许能取得一时的进步,如何进一步提升全院乃至焦作地区的肿瘤防治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该院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借智才能兴业,借梯才能登高”,经过不断实践,该院找到了答案。去年,该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郑大一附院将在学科建设、医疗技术、科研工作等方面对该院进行全面指导和支持。之前,该院还与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一流医院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渠道的合作关系,加入了河南省精准肿瘤大队列研究项目。与此同时,该院充分利用各种国际医疗资源,与发达国家的知名医院建立联系,搭建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去年,由国家卫建委医政管理局指导、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的2019年中国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公立医院建设典型经验推广交流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2019公立医院建设典型经验”评选结果出炉,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科技兴院”奖。“只有通过科研创新,不断提升硬实力,才能为全市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保障,才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待。”杨永国说。

  在肿瘤早诊早治上舍得下功夫

  早期癌症治愈率可达90%以上,早诊早治是国际公认对抗癌症的最有效手段,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从中受益。在肿瘤早诊早治上,该院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春暖万家、关爱女性健康”活动中,众多子宫肌瘤、宫颈癌前病变、卵巢肿瘤、乳腺癌早期病变患者从中受益,重获健康。如今,这项公益品牌活动成功举办了13年,让上万名女性患者从中受益。

  此外,该院承担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指导下,该院开展了针对城市五大类癌症(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癌症筛查。截至今年7月份,该院已完成焦作城区3388例人群的危险因素调查、800例高危人群的癌症筛查工作,发现了一批早期肺癌、食道癌、乳腺癌患者,并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该院还完成了2010年至2018年医院新发癌症患者的登记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估工作。有鉴于此,在2019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河南省启动会上,该院被授予“2018~2019年度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河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指定筛查机构”。

  在今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该院传出喜讯,今后,该院进一步强化基因检测技术,市民今后可以像作体检一样到该院进行基因检测,此举不仅帮助人们预知肿瘤等疾病的风险,还从基因层面找到病因,让患者得到精准治疗。

  不仅如此,该院还加大对早期肿瘤诊断设备的投入力度。去年,一台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与分期的医疗设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该院投入使用。PET-CT是以一种非侵袭性的方式,从代谢水平上评估检查者全身状况的检查。在癌症早期,癌细胞在人体内尚未形成明显肿瘤时,其代谢水平明显异于正常细胞,PET-CT显像技术是将极其微量的“肿瘤探针”注射到人体内,在特殊的体外探测仪器下,多维立体的影像显示出全身的生理代谢和解剖结构,各种病灶让医生一目了然,可发现2厘米以下的早期肿瘤,实现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此外,该院还引进了直线加速器、磁共振、大C臂、电子胃镜、电子肠镜,为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患者进行精确诊断,使一些早期癌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此外,该院依托焦作市抗癌协会连年举办的肿瘤科学防治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肿瘤防治知识,积极实施肿瘤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民生工程,以进一步提高肿瘤的防治效果。

  为了解焦作市肿瘤发病特点,指导焦作市肿瘤防治工作,该院近年来积极开展系统性肿瘤登记工作。该院近3年住院治疗的癌症患者中,乳腺癌以7437例高居首位,肺癌以2889例位居第二,肠癌以2479例位居第三,胃癌以1701例位居第四,食管癌以1571例位居第五。下一步,该院将采集相关健康数据、筛查数据以及随访数据等,进行分析、归档、挖掘和利用,掌握一些肿瘤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而做好肿瘤防治工作。

  打造高水平肿瘤区域治疗新高地

  为治好大病,不惜举家奔赴千里之外的知名医院,是不少家庭难以言说之痛。为优化医疗资源布局,让患者就近看好病,少受奔波之苦,去年年初,我市启动了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从三级医院的优势学科中选取了6个具有技术优势、行业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的临床精品特色专科,打造成影响豫西北、辐射晋东南的医疗高地,助力我市医疗服务水平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为人民群众提供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优质医疗服务。其中,依托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的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就是其一。

  此前,该院就创新肿瘤医疗协作模式,牵头成立了焦作市肿瘤专科联盟,携手24家医疗单位通过逐步推行肿瘤规范化诊疗,实现资源共享、上下联动,进而形成肿瘤疾病诊疗—康复的连续诊疗模式,为肿瘤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肿瘤防治的发展,为市民构筑起抗癌的健康防线。

  如今,该院以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全力以赴打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攻坚战。“创建主体单位,既是信任又是重托,既是机遇又是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与医院功能定位相匹配的技术与服务能力,不断夯实服务一方百姓的‘基石’。”该院院长于拥军说,今后,该院将不遗余力地推动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把该中心的建设发展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为此,该院修订攻读博士、研究生暂行规定,鼓励职工攻读博士、研究生;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外交流、进修;不断举办国际学术论坛,持续引进“洋专家”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胸中常怀千里志,鸿业远图渐已成。根据规划,5年内,该院将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打造成影响豫西北、辐射晋东南的医疗高地。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该院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多措并举,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协作共建,正以前所未有的底气与信心,逐梦前行、挑战未来,阔步迈上创建肿瘤区域医疗中心的新征程,为健康中原建设贡献力量和智慧。

  (本版图片均由刘勇摄)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