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史文生)当前,我市部分县市已经发现小麦条锈病,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生产的关键。为此,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靳秋生。靳秋生根据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小麦技术产业体系试验研究成果,结合全市小麦生产实际,提出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治技术措施。
靳秋生说,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最重要的是正确把握防治方法和时机。条锈病防治应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发现一片、防治全田”的成熟经验,及时封锁扑灭发病中心。赤霉病防治应采取“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策略,在小麦抽穗期和扬花期防治,重发地区或田块在第一次用药5天至7天后再喷药一次。要选择对路的药剂和合适的剂量。条锈病防治可以用5%己唑醇60毫升至80毫升兑水20公斤至25公斤叶面喷施,也可用40%戊唑醇多菌灵70毫升兑水20公斤至25公斤叶面喷施。赤霉病防治可以用40%戊唑醇多菌灵70毫升或42%戊唑醇咪鲜胺40克兑水25公斤,对准穗部均匀喷药,提高喷雾质量。
如何做到统防统治高效施药防控?靳秋生说,各地应做好药品储备工作,组织植保服务专业队或利用无人机进行统防统治,增强防控效果。另外,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要结合小麦的“一喷三防”同时进行。小麦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麦叶蜂、吸浆虫、灰象甲,对这些虫害,每666.67平方米麦田可以用50毫升至60毫升7.5%氯氟吡虫啉兑水25公斤,叶面喷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