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闻评 通讯员张玉萍、原蕾)近两年来,全市上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农民群众为出发点,积极推出四项举措,全方位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助力打赢打好全市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市有1510个行政村的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在95%以上。目前,六县(市)全部建成一体化保洁机制,并通过省级达标验收。
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就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多次进行专题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带队开展全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特别是农村垃圾治理观摩活动;市委、市政府“五位一体”督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三个暗访组,坚持一周一督导、一评比、一通报。市住建局精心制订工作方案,明确治理责任和治理时限,坚持挂图作战,实行销号管理,加强跟踪督办。各县(市)区建立工作专班,落实县乡领导、县乡部门和村干部分包机制,强化属地责任,严格考核。
“四点”同治,强化督导。突出重点,加强行政区域内环境敏感区、饮用水源地、道路沿线、南水北调干渠附近农村垃圾乱堆乱放的治理;聚焦难点,加强农村周边附近陈年垃圾的清理整治;狠抓弱点,加强村民废旧衣物随处丢弃的治理;紧盯焦点,加强铁路沿线两侧、主要河道沟渠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整治。市住建局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办法,公开群众举报电话,建立月报告制度。该局组织专人先后20余次对全市87个乡镇、1712个村庄进行明察暗访,对各村房前屋后空地、公共活动场所、道路两侧、沟渠坑塘、田间地头周围和道路河流沿线视野内等六个方面垃圾治理问题286处进行整治,整改率达95%。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市住建局开展全市农村垃圾治理达标验收培训工作,培训人员近200人,做到干有方向、干有标准。同时,充分利用宣传车、传单、标语等载体,加强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提醒群众将废旧衣物集中投放回收箱,实现资源化利用;引导群众增强环境卫生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建立机制,强化成效。市住建局投入资金15379.6万元,建立起“统一保洁、统一收集、统一运转、统一处理”垃圾一体化运作模式,达到了垃圾“扫干净、运转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良好效果。全市1533个行政村中共配备保洁员和技术管理人员6202名、乡镇垃圾中转站105个、大型运输车辆131辆、垃圾收集箱(桶、池)67265个、村保洁车辆1919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5座,垃圾转运量每月达6.7万吨,村镇环卫设施、设备日趋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