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66米的堤坡轰然入水
书海之中“灵魂冲浪”
一个向阳而生的农民豫剧团
去年我市争取4306万元
文物保护资金
市图书馆大力推进
“书香焦作”建设
 
   
  数字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网上投稿 | 太极拳网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0 年4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带您走黄河(九)
长66米的堤坡轰然入水
——老河工彭立新回忆17年前沁河抢险
作者:本报记者 王玮萱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 3jz 到 10655885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 42 到 106592066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weibo.com/jzwww焦作手机报weibo.com/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沁阳市怀庆街道,有个美丽的村子叫北金村,又名湾村。这里不仅高产优质大白菜,而且相传是汉时沁水公主所建“沁园”的核心地。

  为何叫湾村?原因很简单,黄河中游的主要支流沁河,由该村村西绕南向东奔黄河,清澈的丹河水由北而至,绕该村东南入沁河。沁河、丹河犹如两条青、黄巨龙缠绕着北金村。

  这本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可人们记住它并非因为它的田园风光,而是因为2003年那场被人们围堵了3个多月才退去的洪水。

  2003年沁河抢险时,彭立新在沁阳河务局办公室工作。最近,他应市河务局邀请,讲述了17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

  什么是“小水大险”?2003年8月下旬,在沁河泛滥之前,连许多生活在黄河边的人都没有见过,他们以为只是传说。

  彭立新说:“那一年很奇怪,汛期干旱异常。到了8月下旬,由于受‘华西秋雨’影响,秋汛出现。8月26日至27日山西中南部地区又普降大雨。受此降雨影响,8月26日16时报告济源石龙口水文站出现680m3/s洪峰。对于设防标准4000m3/s的沁河大堤来说,这个流量给人们带来的是滋润干渴河床的喜悦,绝不是险情。”

  然而,正当许多人庆幸沁河不会出事时,8月27日18时,洪水进入了北金村。受到横亘在河道中央的老板桥基的影响,洪水主流直冲北金村险工下延平工段,堤防发生了猛墩猛垫的重大险情,长达66米的平工堤坡轰然倒塌,沉入水中。

  险情发生后,沁阳河务局及时上报,迅速组织抢护。沁阳市防汛指挥部立即调集沁河机动抢险队民兵和100多名干警投入抢险,并组织6个乡镇的群众送石送柳支援抢险。当晚,时任河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王德智、时任焦作市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赵建军赶到,会同焦作河务局、沁阳市防汛指挥部、沁阳河务局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上段抛笼固根挑流、下段搂厢推柳石枕保堤护坡的抢护方案,并连夜调动焦作第一、第二机动抢险队与焦作沁阳机动抢险队协同作战,请求驻沁官兵参战,终使险情得到控制。

  北金村险工惊险一夜,只是2003年沁河抢险大战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8月28日凌晨,平工大堤告急!位于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的平工大堤前滩极速坍塌,洪水迅速向堤角逼近。

  险情就是战书!此时,沁阳市防汛临时指挥部立即由北金村迁至北孔村,并迅速调集驻沁部队公安干警、民兵和市直机关工作人员3000余人赶赴北孔村,时任河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王德智立即指示省黄河防汛办公室调集郑州、开封、新乡等地机动抢险队来沁增援。

  “当时,有一幕场景令我特别感动。软料跟不上,沁阳专业抢险队和后勤人员全部带着斧头和砍刀采集稍料。沁阳市防汛指挥部领导联系各乡镇加大运料力度,在最短时间内组织1100辆各类运输车辆连夜运料上堤,确保工地所需。”虽已时隔17年,但每次回忆起当年的抢险场面,彭立新仍激动不已。

  历经3天3夜抢护,平工险情得到控制。

  可,战斗仍在继续……

  继北金村、北孔村之后,沁阳境内王曲险工、马铺险工、尚香险工、水南关险工、水北关险工、太山庙险工先后发生了一系列较大险情和一般险情,特别是马铺险工横河也开始恶化,一旦洪水靠岸必将酿成又一处重大险情。一时间,沁河下游两岸156公里堤防险情频发,洪水此起彼伏,狂轰滥炸。

  2003年11月11日,沁河抗洪抢险大戏才刚刚进入了高潮,马铺险工成为险情震中。

  险情发生后,各方又迅速组织力量投入抢险战斗。2003年11月17日晚,已经肆虐了5天的马铺险工洪水才渐渐退去。

  洪水退后,沁阳河务局统计2003年沁河下游发生险情267坝次。

  突发性、多发性、持久性,是此次沁河险情的特点,这在沁河历史上前所未有。而可贵的是,与历史上任何一次抗洪抢险不同,这次抢险运用了不少新技术和新方法。

  彭立新说:“这次抢险首次运用大型抛石抛笼机械、运输机械,使抢险效率大幅度提升;首次运用爆破切滩技术;首次运用了现场无线通信黄河通信系统,从而保障了未来抗洪抢险实战中不断向标准、规范高效的目标前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