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欢迎回家。”4月13日上午,我市援鄂医疗卫生队队长、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建峰从该院迎接援鄂英雄的车上走下来,该院党委书记杨永国第一个送上问候,并上前给王建峰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个拥抱,他们等了71天。
此刻,整个医院内红旗飘飘,同事们拉着横幅、挥动着旗帜,夹道欢迎结束14天隔离休整的6名援鄂英雄:王建峰、郭亚茹、云佳敏、周娜娜、郝龙辉、殷仰仰。
殷仰仰的妈妈和姨妈是当天到现场的家属代表。这一刻,她们的泪水夺眶而出,相拥在一起,无声胜有声。就在殷仰仰支援武汉时,殷仰仰的父亲因病在医院做手术,这些天的牵挂和等待,终于等到殷仰仰回家。
“热烈欢迎援鄂医疗队队员凯旋”“向最美逆行者致敬”“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回家”……久别重逢,同事们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纷纷走上前,热情拥抱每一位英雄。
“报告领导,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将全体队员一个都不少地安全带回家。”王建峰在该院举办的欢迎仪式上铿锵有力地汇报道。
此时,大家的思绪回到71天前的出征仪式上。当时,杨永国喊话王建峰:“队伍是你带出去的,你要把他们全部平安带回来。”如今,王建峰不仅安全地将该院的援鄂英雄带回来,还把全市14名援鄂英雄安全地带了回来。
“首先,我代表院党委和全院职工,向我们的6名援鄂英雄敬个礼。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71天前,我和全院的兄弟姐妹从这里送大家出征,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盼大家平安归来。今天,看到大家平平安安‘回家’,我十分高兴。”杨永国在欢迎仪式上满怀激情地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你们主动请缨驰援武汉一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你们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用你们精湛的医术、科学的护理,与时间赛跑、与病魔决战,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经受住了环境重大变换的考验、任务繁重艰巨的考验、情况瞬息变化的考验、生活异常艰苦的考验、心理压力超载的考验、情感割舍思念的考验,真正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谢谢你们,树立了一附院人不怕吃苦、敢打硬战的良好形象。”
是的,他们的英雄称号当之无愧。重症医学科在武汉疫情重灾区救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王建峰带领医疗团队负责近60张床位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面对危重患者病情随时可能出现新变化、传染性强、操作风险高、救治难度大等困难,他超负荷工作,尽最大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同时,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建峰及时为队员进行心理疏导,保持了医疗队昂扬的斗志。由于王建峰在援鄂期间战绩卓越,受到省委组织部的通报表扬。
除了王建峰外,该院其他5名援鄂英雄全是“90后”。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如今,他们却成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
郭亚茹刚结婚,看到医院通知,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援鄂期间,郭亚茹累瘫在椅子上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作为一名男护士,郝龙辉舍小家为大家,虽然儿子刚出生几个月,但他依然踏上了武汉抗疫战场;为方便穿防护服,减少病毒传播,殷仰仰和云佳敏剪掉了长发,第一次穿上了纸尿裤……他们在前线的付出,展现出“90后”的勇敢和坚毅,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据统计,作为我市援鄂医疗卫生队外派人数最多的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人团队,参与救治确诊患者70名,抢救危重症患者4名,主管危重患者8名,科内会诊40余次,多学科会诊10余次,参与院内大会诊1次,咽拭子采集12次,治愈出院57人。其中,该院5名护理队员参加护理培训35次,护理累计工作时长1200余个小时,采血注射320次,呼吸康复96次,心理干预18次,圆满完成救治任务。
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于拥军在欢迎仪式中高度赞扬了该院6名援鄂英雄在鄂期间所做的工作和奉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指出,该院援鄂医疗队出色完成了高风险医疗护理救治任务,取得了收治病人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医护工作零投诉的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于拥军要求该院全体干部职工要以6位最美逆行者为榜样,不负重托、不负使命、不负韶华,争做新时代最美的奋斗者。要学习好、总结好、弘扬好6位最美逆行者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作风,情系家国、同舟共济的品格,为建设好“省内一流的三级甲等医院、著名肿瘤防治中心”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上图 欢迎英雄“回家”。
本报记者 吉亚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