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昨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获悉,在前不久省科技厅公布的《河南省二○二○年科技发展计划》中,该院普外二区医生李世朋负责的科研项目《LncRNA HULC作为ceRNA调节线粒体自噬参与肝癌细胞侵袭与转移的机制》,获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资助立项,资助金额为10万元。这也是我市医疗卫生系统首次获得经费资助立项的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
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李世朋所在的课题组主要从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机制的科学研究。肝癌(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易转移、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探索肝癌发生发展及其侵袭转移的具体机制对于肝癌早期诊断及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李世朋介绍,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LncRNA HULC通过与miR-200-3p存在ceRNA竞争,从而上调miR-200-3p靶基因ZEB1的表达,激活肝癌细胞EMT进程,促进肝癌细胞侵袭与转移。同时,课题组前期实验结题表明,敲低肝癌细胞HULC水平后,miR-372表达量增加,而细胞线粒体自噬活性与侵袭能力下降,提示HULC与miR-372、线粒体自噬、EMT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另外,基于ceRNA模式的LncRNA-miRNA-mRNA网络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项目采用肝癌细胞模型和整体动物模型,能较深入地探讨HULC、miR-372在肝癌细胞线粒体自噬、EMT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HULC对miR-372的调控作用,证实HULC与miR-372通过ceRNA作用模式调控线粒体自噬促进肝癌细胞侵袭与转移,为临床靶向治疗肝癌转移提供新思路和潜在的靶点。
李世朋为市人民医院普外二区主治医师,新乡医学院兼职副教授,还担任《中国普通外科杂志》青年编委、《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及多个SCI期刊审稿人,目前主要从事普通外科工作,擅长肝胆、胃肠肿瘤的微创治疗,曾先后被评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医疗高层次人才、市十大科技创新人才、市医学青年人才、市五四青年先锋,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2017年8月,他负责的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实现了我市医疗卫生系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