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 垒
本报通讯员 杜 炜
“返岗复工后,我变得特别敏感,旁边的人一声咳嗽,我就担心他会不会携带病毒,老师,我是不是过于紧张了?”
“嗯,能够理解你的心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科学防护,但也不要过于担心……”
这是4月17日下午,焦作师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李军霞在为求助者进行心理疏导。
在全民抗疫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也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心理干预和疏导作为教育系统落实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的重要内容。焦作师专党委高度重视增强公众“心理免疫力”,第一时间指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成立疫情心理援助工作领导小组,面向本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做好在线心理援助及服务工作,为我市抗疫作出应有的贡献。
进行社会心态调查
明确服务方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民众的个体心理普遍处于应激的忧虑和恐惧状态,社会心态相应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对疫情防控工作来说,积极的社会心态是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为了助力全民抗疫,构筑良好社会心态,首先要了解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的心理状态。在疫情发生初期,焦作师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迅速行动,及时编制焦作市疫情防控期间社会心态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软件和网络平台多渠道发放,收取有效问卷5105份。根据调查结果,该中心及时分析疫情防控期间人们的各种心态类型,据此有针对性地制订了详细的在线咨询方案,并实时关注各类人群心理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心理服务的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为心理援助在焦作市精准施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心理科普宣传
传播正能量
“疫情居家期间,夫妻之间明明有了更多机会陪伴彼此,但为什么矛盾越来越多?我们经常为一些小事闹得不愉快。”
“我妈在家里单方面嫌弃我,我做什么错什么,我爸直接逃离‘战场’,一个星期了,我一句话都没说过,太压抑了!”
疫情防控期间,绝大部分居民按照政府要求居家隔离,但在许多家庭,不同家庭成员之间屡屡发生矛盾。
为更好地面向社会民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为大家送上“心理处方”,焦作师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教师发挥专业特长,迅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服务社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科普宣传。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在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组织部、市法学会、市公安局、山阳区检察院等单位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撰写并发布心理科普服务文章26篇,录制的《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自我心理建设》《一个人多优秀,就看他“宅”的方式》《面对外境,心要静静》等视频,网络点击量达3万余次。
在市卫生健康委暖心工程心理服务7个微信群(共计874人)、修武县周庄工作群(97人)、焦作市新时代高速公路公司隔离人员群(43人)、山阳区检察院微信群(41人),焦作师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老师共开展网络公益讲座38场。此外,该中心老师还在市公安局监管支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视频直播1场,在市教育电视台直播4场,在市精神病院为一线医护人员做现场心理辅导2次,在焦作新闻综合广播FM963行风热线连线回答居民热点问题5次。同时,该中心编制了网络版的心理防护知识问答、心理防护手册等,深受社会好评。
开通热线援助服务
提供心理疏导
“孩子没回来,我怕他感染。”今年47岁的市民李女士打电话求助。因为儿子在武汉工作,过年未回,李女士很担心,进而因为过度焦虑表现出白天茶饭不思、注意力不集中,晚上入睡困难、做噩梦、早醒等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焦作师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老师刘利敏接到热线电话后,对李女士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在线心理援助,指导李女士学会了深呼吸、蝴蝶拍等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帮助她学会对疫情进行积极赋义,让她的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疫情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人们处在紧急状态时,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原有的心理状态会被打破,进入一种失衡状态。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就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在这段特殊时期,焦作师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提供的在线心理援助,在改善社会民众心理状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中心成立的抗疫情网络及热线心理援助组,以及依托该中心成立的焦作市法学会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会网络及热线心理援助组、焦作市心理咨询师学会网络及热线援助组,100余名专业心理教育老师和志愿者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运用热线、微信、QQ等,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服务,受益人数1000余人次,服务满意率达100%。
开展督导培训
关爱志愿者
“老师,我这两天接了10个热线电话,我太想帮他们了,但我感到非常疲惫,我该怎么办?”
“自从我们小区有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咨询量暴增,从早到晚电话不停,我身心俱疲,担心这样的状况会影响到援助对象。”
就像抗疫战场上医护人员是最易被病毒感染的人群之一一样,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帮助的志愿者,因为长期、多次接收不良情绪,也是身心健康容易出现问题的人群。
为了关注志愿者身心健康,也为了提升心理援助团队的服务能力,焦作师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提前做好了工作预案,在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的同时,密切关注各志愿小组的工作情况和每一名志愿者的工作状态,及时开展心理案例督导,提醒大家在工作中要做好自我关照。同时,焦作师专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对志愿者开展了疫情背景下心理援助的伦理要点、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流程、情绪释放疗法、疫情时期心理调适等专业培训,帮助志愿者提升业务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同心战“疫”,人人有责。疫情防控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阻击战,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出努力。疫情防控期间,焦作师专多层面多角度及时开展行动,增强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心理免疫力”,为提升公众应对疫情的信心、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营造良好社会心理环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